1.基本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权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1)水质监测监测参数包括水温、盐度、酸碱度

[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

、氨氮等。

日本对虾育苗的操作技术

(2)各池幼体

[ ...]

数量测定可以随时掌握幼体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3)藻类培养管理按培养管理要求严格执行。

(4)定期投饵按时观察摄食情况并加以调节。所需饵料及投喂量见表2-7。

(5)育苗

[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

池洗刷、消毒一般用5×10-4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

消毒,工具可一起进行。

(6)换水

[《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

适当对有必要换水的池子换水。

2.日本对虾育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骨条藻的培育。蚤状期混合投喂骨条藻,可以提高蚤状幼体的成活率及增长个体,为对虾后期培育打好基础。

(2)出苗要控制在P8—P14期,太大的仔虾易得红身病,引起全池死亡。

(3)在幼体生长正常的情况下,整个育苗过程可以不换水,以保持稳定的生活环境。采用不换水或少量换水的方法保持育苗池水环境相对稳定,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后期水色可做得比斑节对虾清些,多投喂些高号数的微粒饲料或贝肉等,这样能减少后期仔虾间的相互残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