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养殖产业联盟
作者: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会长黄森保
2019,头再虾养殖再次遭遇重挫,投苗较早、已养有40多天的虾池两广排塘率高达90%,而剩下的10%该成功的自然还会成功,能赚的总还会赚得到;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今年投苗步调不一,由于气温一直偏低和多变,经验老道的养殖户一直在等待,看好气候条件和时机再做水投苗,所以,直到5月初,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养殖户还没有真正肥水投苗,这是一个学会趋利避害的明显的积极信号。这也说明人们对于白对虾养殖不再那么盲目与狂热崇拜,变得理智与谨慎多了!还有一点,自四月中旬以来,虾价一路攀升,有价无市的现象再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又点燃了养殖户的新希望……。总之,目前白对虾养殖产业正处于艰难的转型发展阶段,难的或许会更难,好的可能也会更好;一次的成功只能算是幸运;能获得持续、可控的成功,每一茬多少都能赚到钱的才是真正的强者!或许这就是能读懂与读不懂的两种不同境界,总之!10%的成功虽然不具代表性,但他们却在不断地改写着水产养殖的许多新定义,标示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2019,许多水产养殖的传统思路与方法在不断地受到冲击,风险可控、系统养护的理念模式将会瓦解许多传统固有的养殖习惯,改写落后的生产管理标签:
一是肥水:肥水不再说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培藻行为。那些简单而粗糙的肥水方法事实证明已无法再进行成功养殖下去,因为肥水营养的施用在水产养殖来说根本上无法做精确定量,而且具有不可控性。如何为藻类的生长提供持续可控的营养源以有效保持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营养结构的平衡对水体养护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工匠活”,没有可行的肥水、养水方案是做不到的。所以,肥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施肥行为,而是一个培菌育藻、重新构建好池塘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藻两大生态系统群落的系统工程。而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重新构建好这两大生态系统群落,这就是一个产品思路与应用方法的问题。
4.0标杆的思路就是用酵素菌发酵的菌+酶+高活性养分去培养菌藻互生,绿藻与硅藻共生的黄绿水色;方法就是先用矿物元素打底,然后用酵素菌发酵绿藻(小球藻)营养膏肥+硅藻营养液
[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肥+酵素菌营液+球型稳水*酸菌
[*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红糖浸泡一晚后泼洒即可有效肥起水色。
总之,肥不好水,后面的养水问题就变得困难重重,问题不断,对虾应激
[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害就易发生,就难以顺利养殖成功。而要肥好水,做好肥水前的水体消毒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口。
二、养水:核心内容就是养好有益菌藻相,保持有益菌藻的正常交替性繁殖生长。现在要养好水不只是追追肥,打打菌那么简单!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定期补菌+酶,有效保持产酸产酶良好的益生菌群的种群优势、并能为藻类的生长提供持续可控的营养盐,并能达到以菌抑菌的状态;
二是定向追肥,有效修复,平衡水体的营养结构。平衡很重要,调节水体营养结构的平衡才能定向促进有益藻类的持续生长,不然就会出现水体越来越浓或倒藻变清的情况;定向追肥还有个讲究,要使用经过充分发酵、溶解度好、营养均衡、生物活性高的肥源为好,不然,用肥后,藻类是长起来了,菌却被大量消耗掉了,水则越来越浓了,转风下雨倒藻现象也就多见了。而且定期补菌也不是乱用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池塘水体的主要生长阶层是不同的,光合菌和EM菌大多只钟爱于在水表面以下10-30公分阶层繁殖;芽孢杆菌大多主要繁殖在30-80公分水体阶层,只有少量的硝化菌、*菌和放线菌能繁殖于池水80公分以下。而球型稳水*酸菌却能在有氧或无氧、少氧情况下从10公分到底泥进行均匀繁殖。所以,大量使用光合菌、EM菌也只是解决水体表层的净化和活化问题,过分依赖复合芽孢菌也会造成水体的营养分层,倒藻的出现就可想而知。
三是要有矿物元素的平衡、缓冲与调节作用。
没有这三方面的定向、定量和线性补给,要想养好养稳水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三、调水:也不是处理蓝藻水、*甲藻水、老绿水、酱油水,分解一下有机污物,调调PH值那么简单!调水的核心内容应是有效调整、修复已出现有益菌藻失衡和营养结构失衡的养殖水体。其重要的一点首先就是要降粘去浊,增强水体的通透性,保持水体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正常交换和流动,重新还原养殖水体的生态活性。方法有三点:
一是重打矿物元素;
二是用高纯腐植酸钠与微生物+红糖浸泡后一起泼洒;
三是用生物酶浆+酵素菌营养液进行有益菌藻的修复。
这三种方法是互为补充和互为促进的,是有机统一的系统调节方法,缺一不可,不然,要想调好水也只是做做表面上的文章,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问题。
四、增氧:不只是对缺氧的一个简单的补偿行为,更多的是想法提高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防控氧债的产生。有效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与养好水调好水有很大的关联,三者是相辅以相成的。在养殖的中后期,水体的有机质含量过高、粘度过大,无论您是加开增氧机还是抛撒增氧剂,水体溶解氧的提高浓度并不大,因为根本上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存留氧分子。所以,做好增氧,更多的还得从有效降低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方面去考虑;从日常养水和调水方面去考虑如何有效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从晚间和*雨天去考虑如何防控氧债的出现。
五、解毒与抗应激:在这里有一点大家要分清的就是解毒不等于抗应激!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解毒与抗应激的工作往往就会做不到位,在危急关头就会易导致应激性与中毒**害的产生。解好毒首先要搞清那些是毒素,其实我们考虑得最多的就是氨氮、**酸盐、硫化氢以及有害菌藻死亡时产生的毒素;重金属污染到底会不会到毒死到虾的程度,有没有重金属中毒的死虾案例,到现在恐怕还没有一个人说得清。但恰恰相反的是,大多的人使用解毒剂首先是把大部分重金属搞掉了!却没有把真正造成对虾中毒的**酸盐、有害菌藻毒素解除掉。所以无论打多少所谓解毒抗应激的药,最终虾还是出了问题,白折腾了一番,得不偿失。
而说到抗应激,实际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缓解应激症状,再而是有效提高应激反应的能力。减缓、消除应激症状得首先从水体环境考虑,如泼洒解毒维C+降解灵(如护虾仙、鱼虾立得安)、中草药颗粒底改、水质保护解毒剂等:而提高抗应激力主要是从动物对虾本身考虑,能及时、迅速为对虾补充能量和B类维生素,以有效迅速恢复对虾活力而提高逆抗性,如泼洒能量果酸解毒应激王、保虾灵等。
六、改底:高位池的改底与土泥池的改底侧重点是不同的,这一点搞不清楚就容易出问题。
高位池侧重点在净底,通过池底排污、生物底改菌来分解、剥离粘附在底膜的有机污泥,防控底滑、底臭,抛撒缓释型片状二**氯底改片以缓慢消杀池底病菌等;
而土泥池的侧重点却在解毒与控菌,重点解除池塘由于氧债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及滋生的条件**害菌如用颗粒状中草药底改吸附大蒜素后抛撒池底及抛撒缓释型片状二**氯底改片等。
七、促转肝、保肝、防控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水好,肝自然会好,转好肝自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促进转肝千万别乱用药,对健康的虾苗来说,乱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保肝中药只能更易损害肝胰腺组织,造成养殖中后期易出现肝肿大或肝萎缩的情况。这就是4.0标杆我们主张用纯中草药萃取液(肝泰康)+能量果酸(保虾灵或解毒应激王)来护肝,促进转好肝的原因-道理很简单,没病乱吃药能不出问题?!所以请慎用没有定性说明或价格较便宜的保肝药,因为大多的保肝药是选用于治疗肝肿大的中药成分,是化迂去腐的,而且个别厂家为了体现疗效还有可能添加有消毒剂或抗生素成分。而对转北风下雨天的袭击,没有稳定的水体菌藻相作基础,并用保肝药+解毒+抗应激药的处理方法三管齐下用足药,要想保住虾不出问题,我看也是挺难的。
八、保肠、促长:保肠主要还是防控病害细菌的入侵定植,是保住对虾肠道康的微生态环境,一般用适量拌喂杆状*酸菌的方法就可以做到;而要促长就没有那么简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饲料和对虾本身两方面入手:
一是要能有效均衡饲料不足养分,提高饲料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二是能强化排解对虾肠道内毒素,提高小肠的吸收机能。
所以,4.0标杆标定的拌料方法:用拌料解毒维生素C去排解有害物质,用酵素菌营养液去排解肠道内累积有害菌藻毒素、活化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吸收利用——这是最重要的举措;拌料**以促长;拌料诱食酵母多糖以有效提高系统免疫力。
总之,思路决定出路,虾药属于动保领域,没有太多的治疗概念,而更多的是体现保障与保健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突破水产养殖困境,更多在于如何构筑好风险保障,如何做好防病抗病保健,用系统的养护思路与方法来有效应对气候**害,这才有可能真正控住病害的产生,获得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