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七八月份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户就开始犯愁了,如何能让海参安全渡过炎炎夏日呢?当水温超过31度,海参就无法生活了。我们应如何在底层海参栖息的环境下装上防暑的“空调”让海参有个安全舒适环境进行夏眠?
1、高温季节注意“漂参”的发生。近期雨水较多,很多海参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来不及排除池塘表层的淡水,行程了水质的盐度分层,加上连续几天的高温,池底有机物开始腐化,底层严重缺氧,海参开始往池塘上部爬,吸食大量淡水,比重下降,从而引起了“漂参”现象!解决方案:第一天用“碧水爽”加“精博[词语读音jīng bó ㄐㄧㄥ ㄅㄛˊ引证释义精博 :精深博大。]降解灵”或“绿水解毒灵”加“水佳养”,打破水体表面张力,利于空气中溶氧进入水体,促进上下水[上下水,即是“给排水”的俗称。]层对流,第二天用“底安”或者“六抗底安”或“臭氧底立康”,提高池底**还原电位,减少耗氧源!
2、高温季节注意“红水[红水又称铁锈水。]”的发生。高温季节红水极易发生,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将红水分为三种,即:由甲藻[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过度繁殖引起的红水;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当养殖池塘的红水是由于甲藻引起时,反映出该池塘藻相单一,稳定性不高,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倒藻。因此需要从水质管理的角度对这种池塘水质进行调节。调节方案:用精博“池塘解毒灵”或“绿水解毒灵”,或“碧水爽”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一瓶两亩,第二天用“底安”或“六抗底安”或“臭氧底立康”,按每亩250克用量去用。
3、高温季节注意底热的产生。底热的形成:高温天气持续闷热,风平浪静,海参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要高,增加了上下水层混合对流的阻力,上层水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水,而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也不能补充到上层,久而久之底层形成“底毒层”,底层的有机物大量积累后,厌氧菌大量繁殖,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发酵产热,这就产生氨氮,**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最终导致池底缺氧,发黑,发臭,发热。池底越热,意味着发酵越厉害,底层温度越高,厌氧发酵也就越厉害,溶氧就越低。底层缺氧,海参慢慢往礁上爬,海参体质变差,有害细菌滋生快,海参容易吐肠,底热持续时间长,海参慢慢脱礁掉滩化皮。防治措施,方案1:先用精博“碧水爽”全池泼洒,再用“底佳养”+“六抗底安”全池泼撒。方案2:先用精博“池塘解毒灵”全池泼洒,再用“氧开灵”+“臭氧底粒康”全池泼撒。
4、高温季节注意海参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很多养殖户在高温季节都喜欢多换水把池塘水温降低,而且换水量比较大,提高水位。高温季节往往会下雷阵雨,忽冷忽热,盐度产生变化,这都会引起海参的应激反应。夏眠的海参体质弱,抗应激能力差,如果不及时补充能量很容易脱礁掉滩化掉。防治措施:方案1用“碧水爽”+“葡萄糖酸钙”全池泼洒,方案2:用“池塘解毒灵”+“VC应激解霸”全池泼洒。
5、高温季节注意控制池塘泥皮的产生。泥皮多主要是水太瘦,泥皮成分主要是青苔、沉底的有机质以及底层污物,部分藻类。大量藻类沉底后死亡或底栖藻类死亡,缺氧时形成大量甲烷气泡,随着气泡增多,撕开了底栖藻类板块漂在水面上形成。防治措施:方案1:用精博“生物底改素”+“OK无敌菌”全池泼洒。方案2:用精博“分解底垢净”+“净水芽孢*”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