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里共有四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交汇处。松江鲈[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头扁平,向后渐侧扁。]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为着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那么河鲈鱼和海鲈鱼的区别有哪些呢?以下分别介绍下两种品种,以供大家参考。附带海鲈鱼图片[图片是指由图形、图像等构成的平面媒体。]鉴赏。
海鲈鱼图片
河鲈鱼的介绍
河鲈鱼体黄绿色[黄绿色,即**与绿色之间的过渡颜色,波长约在570-560nm,具有**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的颜色。],体侧具5-9条黑色竖带,盆腔及臀鳍**至红色,腹部白色;体长可达60厘米。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头小,吻钝,口端位。下颌[下颌骨分为体部及升支部,两侧体部在正中联合。]比上颌稍长,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上下颌及口盖骨上均有细齿。前鳃盖骨后缘有许多小锯齿,后鳃盖骨后缘有1根刺。
两背鳍[背鳍(Dorsal Fin)指的是鱼背部的鳍。]略分离,背鳍灰色,后部有1个大黑斑;第二背鳍黄绿色。背鳍为8-16根硬刺,其中第4根长;第2背鳍为3根硬刺和13根软鳍条,以第1、2根鳍条长。胸鳍浅**,侧位而较低。腹鳍、臀鳍及尾鳍为橘**。腹鳍胸位;臀鳍硬棘2枚,软条7-10枚;尾鳍浅叉形,两叶末端圆。[4]
河鲈鱼生活习性:河鲈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8℃~24℃,易集群,夜视力极强。
河鲈鱼种群:分为两个类群:一个种群生活于沿岸浅水区,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个体较小,生长也慢;另一个种群栖居于深水区,以小型鱼类为食,个体大些,生长较快,三冬龄可达成熟,大个体可达500mm。
河鲈鱼食性:凶猛肉食性鱼类,习惯在黄昏及清晨觅食,以袭击方式捕食小鱼、小虾。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体长达40毫米时,则开始捕食小型鱼类,有时亦食些水生昆虫和甲壳类。河鲈在夏季摄食比冬季为旺,产卵时期通常停止摄食。
海鲈鱼图片
海鲈鱼的介绍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110-120cm,体重15-18k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青灰色》是缞小麦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海鲈鱼在海洋中的分布比较广,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水域都有分布,其中亚洲的日本海、黄海、渤海是主要产地,美国的西海岸和南美的秘鲁渔场也出产海鲈鱼,还有就是英国的北海渔场和地中海等地。
海鲈鱼生活习性
海鲈鱼自然分布: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海鲈鱼栖息环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
海鲈鱼食性:性凶猛,以鱼、虾为食。
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
海鲈鱼图片
河鲈鱼和海鲈鱼的区别
我们通常所说的鲈鱼分淡水和海水两类,淡水鲈鱼以上海松江为好,松江鲈鱼身体肥圆,体长不过十多厘米,重一百多克,头大而扁平,口阔而眼小,黄褐色,身披几道黑条纹,还略带黑点。海水鲈鱼以河北海域的为佳。海水鲈鱼下颌长于上颌,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背有小黑斑点。
松江鲈鱼不仅风味,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7.82%,脂肪含量1.62%,并富含糖类、钙、铁、磷及维生素A、B等营养素。此外,松江鲈鱼还可入药,治疗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等症。
因此,当然是选择松江鲈鱼,免去区分鲈鱼到底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的麻烦,因为如果不是生活在海边,对鲈鱼不是很熟悉的话,单凭老板说的,有时候会受骗的。
松江鲈鱼要贵一些,但是和鲈鱼比较起来,不会贵的离谱。
海鲈鱼图片
以上介绍了河鲈鱼和海鲈鱼的区别,海鲈鱼图片,其实海鲈鱼和淡水鲈鱼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外形上,两者肉质的口感也不大一样。从食用时的口感上来讲,海鲈鱼的肉质比较“柴”,而且因为是海鱼,腥味较重。但是淡水鲈鱼的肉则像“蒜瓣肉”,蒸好后比较容易散开,但肉质有弹性,腥味不重,更加鲜香。从口感的角度来看,的确是淡水鲈鱼比海鲈鱼更好吃。不管是还鲈鱼还是淡水鲈鱼营养都非常丰富,鲈鱼的鱼刺比较少,所以清蒸之后也适合宝宝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