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汕头地区虾鱼混养池塘呈现全年放虾苗的数量大、批次多,而虾苗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仅2016年虾苗的普遍成活率就已低于10%,低成活率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早批虾苗的成活率低、产量低的现象尤为明显,所以提高早批虾苗的成活率,养好早批虾苗就成为养殖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虾鱼混养池塘的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养好早批虾苗的要点。
一、早投喂,喂好料
较多池塘不在放苗后及时喂料,有的甚至20天以后才开始投喂饲料,这样不及时投喂会造成虾苗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身体各**、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迟缓甚至饥饿致死。一般建议放苗后第二天开始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并搭配投喂“利饵多”或者“利苗多”15天以上,养殖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蛋白需要量投喂适合鱼虾生长的混养饲料,这样既能保证虾苗的成活率又能保证虾苗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保障生长。坚持投喂“利饵多”,虾苗规格整齐,肠道饱满,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图1),而且水质也相对稳定,有利于
[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提高虾苗成活率。
图1
二、多开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勤增氧
多数池塘在放苗后都有不开增氧机或少开增氧机的习惯,养殖朋友普遍认为虾苗、鱼苗都还小,不会缺氧,这是对苗期是否增加池塘溶氧含量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虾苗小只是虾苗的耗氧量低,并不代表池塘溶氧含量充足,早期的池塘通常处于不稳定时期,可能会经历水变倒藻、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高峰期
[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等阶段(图2),池塘会较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这个阶段多开增氧机有利于虾苗存活,建议每10亩开两台以上的增氧机,尽量保持常开,如遇水变、浮游动物高峰期的池塘要配合使用“速解安”、“底加氧”来增加池塘溶氧含量以保证虾苗存活。
图2
三、保持深水位,少肥水、多稳水
养殖前期天气不稳定,水质不稳定,加上本地肥水养虾的养殖习惯,更是加剧了前期的水质变化,造成水质始终处在变清、变肥的循环中,气泡病
[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的问题对虾苗成活率的影响极大,所以前期稳水、防气泡病是关键点
[》首次印刷出版,它可以为你提供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良方。]。建议一次性加好水至1.2-1.5米后再放苗。足够的水深有利于水体稳定,而水浅的池塘更容易水变和增加发生气泡病的风险。还应该少肥水、慎选肥,不当的肥水会人为的造成水质不稳定和气泡病高发。老池塘都没有清淤处理塘底的习惯,其实不缺乏主要营养物质
[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七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物质。],缺的只是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应该选择少量多次的使用“碧水安”来解毒稳水,使用“活力碳”、“利菌多”来补碳、补菌,这样的池塘既能有效防控气泡病,又能达到转化营养物质和稳定水质的目的(图3)。
图3
四、常保健
苗期虾苗营养物质的摄入决定了虾苗的生长发育的状态,所以除了尽量投喂蛋白相对较高的对虾配合饲料以外,还应该补充添加“LY-生命素”、“营养快线”等营养物质,全面均衡各种营养,可以提高虾苗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有利于提高虾苗成活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有掌握了虾鱼混养池塘养好早批虾苗的关键点,才能开展有效的养殖,取得好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