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是鱼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大黄鱼病害发生的厂因多种多样[《多种多样》是王蓓演唱歌曲,所属专辑《爱生命不爱香烟》。],但归结起来,主要由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的侵袭、鱼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等三个要素所决定。要弄清这些要素的致病机理。主要的诊断与处理程序:
1、观察体表症状,取鳃、鳍、体表粘液;打开体腔,观察内脏症状,并取肠、肝脏等,用解剖镜或低涪显微镜,检查有无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
2、若未发现寄生虫,就再回过来了解环境条件、投惧与摄食情况、施药情况,从中分析是否属于细菌**体致病,或环境条件营养障碍[ ...]致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两种致病因素之间的鉴别有困难时,可同时采用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因为鱼体在发病过程中常常存在原发性与继发性的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天然宿主的病原体感染或传递给非天然宿主的现象。],环境恶变也会引发细菌性等病害。
4、实施上述现场处理的同时,有条件的再采样进行病鱼微生物学[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病理学[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方面试验室[试验室是进行各类试验地点的统称,可以是各种化学试验、物理试验、生物等自然科技也可以是人文科学。]检查与水质分析,以求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