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鳊鱼,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又名鳊,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成本低、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备受广大产养殖户的青睐。鳊鱼是一类鱼的统称,包括长春鳊、三角[三角,指外形像三角形的物品;三角学的简称。]鲂、团头鲂。关于鳊鱼种类,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内容如下:

鳊鱼图片

鳊鱼种类

鳊鱼种类,鳊鱼图片

团头鲂,是泛指鲤科勤属和鳊属的几种鱼。它盛产于武昌一带江中。团头鲂在鱼类学科上按照它们的形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体偏长的,叫做鳊鱼,其中包括长春鳊、草鳊、线鳊;一类是形体扁平,叫平胸鳊,又名鲂鱼,其中包括三角鲂、团头鲂。

长春鳊

鳊花,学名长春鳊。长的有点象团头鲂,又不是团头鲂。这鱼不大,小者七、八两,大者一、二斤。因为鳊花虽然脂肪含量极其丰富,却又不是长满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肉嫩味鲜。鳊花可煎可炖,煎炖皆宜。长春鳊体侧[体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ǐ cè,是指身躯的右侧或左侧。]扁,呈菱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2条,即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腹棱明显,自胸鳍直至*门背鳍[背鳍(Dorsal Fin)指的是鱼背部的鳍。]刺粗壮而光滑。臀鳍条3,28~34。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草食性[草食性,在动物学上,草食性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类的动物。]。生殖季节4~8月,以6~7月盛。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市斤左右,重可达4市斤。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可作为饲养对象。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1983—1985年,研究人员对通长江的青菱湖中长春鳊的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及其鱼群江湖交流等生态习性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当部分标本的鳞片上有明显的幼轮标志;性成熟后,雌鱼的生长较雄鱼迅速;摄取的食物种类与湖中各种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的季节性盛衰相适应,但有一定的选择性;亲鱼能在湖中成熟产卵,但鱼卵因受自然条件限制,不能发育成活。湖中鱼群的补充仍依靠数量不定的1龄幼鱼由长江干流逆水或顺水伺机窜入湖内。江湖之间闸门的启闭主要根据农田水利的需要,因此,长春鳊鱼群规律性的江湖交流仍然受到阻碍。

鳊鱼和鲂鱼多生长在大江、湖泊中,鳊鱼春夏多活动于水中、上层,秋冬则活动于水中、下层。主要食物有苦草、眼子菜、菱角等。鳊鱼在幼鱼阶段是杂食性的,一冬龄以后,即转为以高等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了。

鳊鱼图片

三角鲂

是我国江河湖泊中较大型的经济鱼种之一。三角鲂,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属鲤科、鲂鳊亚科、鲂属鱼类。体高,略呈菱形,三角鲂体长130~367mm,体侧扁而高,略呈长菱形,腹部圆,腹棱存在于腹鳍[腹鳍(pelvic fins)相当于垂直尾翼,侧滑时起增加飞机航向稳定性的作用。]基与*门之间,尾柄宽短。是特有鱼类。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小鱼、虾和软体动物等。体形大肉厚、骨刺比较少、肉质嫩滑,为淡水鱼类中的珍品。躯体宽大,大可达5千克,它的身体和头部,都近于三角形,故名三角鲂。

三角鲂,体长130~367mm;体长为体高的2.3~3.1倍,为头长的4.2~5.1倍,为尾柄长的8.3~10.9倍,为尾柄高的8.1~10.3倍。头长为吻长的2.3~3.9倍,为眼径的3.0~4.6倍,为眼间距的2.1~2.8倍,为尾柄长的1.6~2.5倍,为尾柄高的1.8~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1.2倍。

三角鲂体侧扁而高,略呈长菱形,腹部圆,腹棱存在于腹鳍基与*门之间,尾柄宽短。头短,侧扁,头长远较体高为小,吻短而圆钝,吻长等于或大于眼径。口小,端位,口裂稍斜,上下颌约等长,边缘具角质,上颌角质呈新月形,上颌骨伸达鼻孔的下方。眼较大,位于头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大于眼后头长。眼间宽而圆凸,眼间距大于眼径。鳃孔向前约伸至前鳃盖后缘的下方;鳃盖膜联于峡部;峡部窄。鳞中大,背、腹部鳞较体侧鳞为小。

侧线约位于体侧**,前部略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背鳍位于腹鳍后上方,外缘上角尖形,第三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刺尖长,其长大于头长。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臀鳍外缘凹入,起点与背鳍基末端约相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小于臀鳍基部长。胸鳍尖形,后伸到达或不达腹鳍起点,也有超过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的前下方,其长短于胸鳍,末端不达臀鳍起点。尾鳍深叉,下叶略长于上叶,末端尖形。鳃耙短,排列较稀。下咽骨宽短,呈“弓”状,前、后臂约等长,有前、后角突;主行咽齿侧扁,末端尖而弯,后一枚齿呈圆锥形。鳔3室,中室大,后室小而末端尖形。肠长,盘曲多次,其长为体长的2.5倍左右。

它生活在大型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以草食为主,幼小鱼兼食浮游生物。主要食物有:苦草、壳菜、轮叶黑藻、湖针海绵,丝状绿藻以及植物碎屑等。它喜欢生活在有沙砾、石块、生有大量淡水壳菜和其他水下植物的硬质河床底部。冬季则群集于深的沟缝、洞*或坑塘中越冬。鳊、鲂喜欢在江河湖库的下风**水处和水深2米以上的水域游弋。产卵期是5-6月。鳊、鲂鱼产卵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水底软泥多沙,水草茂密,水深1.5米以上,水温在20-28摄氏度间。

鳊鱼图片

团头鲂

是长江中游湖泊中的一种大型鱼种。它身体侧扁,头部很小,呈圆形。团头勘成长快,大可达3千克。团头鲂也是草食性鱼类。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是它的主要食物;幼鱼在发育期则是兼食一部分动物性饲料的。

团头鲂,鲤科,鲂属。体长165~456毫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口裂较宽,呈弧形,体呈青灰色。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比较适合于静水***。团头鲂营养丰富,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

团头鲂,体长165~456毫米;[6]体呈青灰色,体侧鳞片基部浅色,两侧灰黑色,在体侧形成数行深浅相交的纵纹。鳍呈灰黑色。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部较厚,自头后至背鳍起点呈圆弧形,腹部在腹鳍起点至*门具腹棱,尾柄宽短。区别:团头鲂有13根半鱼刺。鳊鱼有13根鱼刺。

团头鲂和三角鲂的比较

1.体型。团头鲂的体型比三角鲂高,团头鲂为菱形,三角鲂为近菱形。

2.口颌部。团头鲂的口裂较宽,呈平弧形;三角鲂的口裂较窄,呈马蹄形。

3.尾柄部。团头鲂尾柄的高度与长度相近,近似正方形;三角鲂尾柄的长度大于尾柄高度,近似长方形。

4.背鳍硬棘。团头鲂的背鳍硬棘较短,约与头部长度相等;三角鲂的背鳍硬棘较长,显着大于头部长度。

5.鳃耙数。团头鲂的鳃耙数为13~17,三角鲂的鳃耙数为17~22。

6.鳔室。团头鲂鳔的中室显着大于前室,三角鲂鳔的中室显着小于前室。

7.上眼眶骨。团头鲂的上眼眶骨小而薄,呈三角形;三角鲂的上眼眶骨大而厚,呈长方形。

8.产地。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游所属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出产的团头鲂为着名;三角鲂的地理分布较广,尤以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量大。9.食性。团头鲂为草食性,三角鲂为杂食性。

鳊鱼图片

以上就是鳊鱼种类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鳊鱼、鲂鱼嘴馋,喜欢成群结队抢食吃,所以,用素饵都很容易钓到,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试一试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