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对象的生存环境,恶化的水体会大量滋生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致使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发病。好的水体要求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在5~15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藻相稳定。观察甲鱼生存状态时,水质是一个很好的外部参考数据。甲鱼疾病爆发,多是受外部水体环境中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及时监控水体参数及藻相变化。水体参数监控应做好PH值、**酸、氨氮、溶氧含量的监测;如出现异常,应找出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对甲鱼的影响以作出对应的措施。例如,当PH值出现异常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1)pH值偏高或过高

原因:①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但水质尚不稳定,此时PH值往往会偏高;②蓝绿藻[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尤其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③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偏高。

养殖甲鱼如何更好的监控水质状态

危害性:当PH值过高时(—般pH值大于9),水体呈碱性,水体中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加大了氨氮的危害性,容易腐蚀甲鱼食道及呼吸道,摄食异常。

处理措施:当pH值—直很高,可用降碱灵降低pH值。

(2)pH值偏低或过低

原因:①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pH值偏低,甚至下午时可能还达不到7.2;②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也会偏低。

危害性:水体呈酸性,—般pH值小于6,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再者,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甲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响正常生长。此外,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

处理措施:如pH值一直较低,可用生石灰水溶液泼洒水体,提高ph值。应每天观察池水中藻相的变化情况及池水中藻类的数量,进而判断池水中藻类数量的适宜程度,做好相应的措施。如果池中藻类较少,可适当添加生物肥料[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增加水体的肥度;若藻类数量过多,可适当使用一些灭藻类药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