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规模养殖中,猪烂耳烂尾[烂尾是指由烂尾楼引申而来,指事物或事件中途夭折或草草收尾。]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小编为大家介绍猪烂耳烂尾症是什么原因,猪烂耳烂尾症怎样防治。
1、营养因素
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供应,当饲料中的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而引起互相咬斗。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料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以及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烂耳烂尾症的发生。
2、环境因素
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碳、硫化氢的浓度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速度降低,使猪群产生不适或休息不好,均能导致猪群发生咬斗。在恶劣环境中光线过强也是一种应激,促使猪群发生恶癖症。
3、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猪只[猪只,词语,读zhū zhī, 猪的总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而互相咬斗;一栏猪体重悬殊太大,体重小及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就会引起所有猪都去咬;饲槽不够或饮水不足往往会引起咬尾症的暴发。
4、疾病因素
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可成为附加应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虫对皮肤**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摩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掉尾巴现象(可用伊维菌素驱虫);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出现猪只的这种现象,除此之外,还可见咬肋、咬蹄和跗关节受伤的现象。
猪烂耳烂尾症怎样防治
1、满足猪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当发现有咬掉尾巴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禁喂霉败饲料。
2、合理组群,要将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互相接近的猪只放在同一圈内饲养。
3、饲养密度要适当,要保持每头猪有足够的占地面积[一。],如3~4月的猪占地面积为0.5~0.6平方米。
4、舒适的环境、通风、保温、防潮、光照设施等。
5、仔猪及时断尾。
6、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防止外伤。
7、在饲料中添加0.1%食盐或添加少量镇静剂。
8、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或双链季胺盐类消毒剂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亚铁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疗。
猪烂耳烂尾症是什么原因,猪烂耳烂尾症怎样防治,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大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猪因咬斗导致的烂耳烂尾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