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猪[野猪又称**,猪属动物。]的养殖过程中,野猪普遍的出现痢疾[痢疾,中医病证名。],野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病、血液性痢疾、传染性出血性肠炎。该病严重影响野猪的健康,那么,野猪痢疾如何防治?下面本文详细介绍野猪痢疾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为10~14天。猪群爆发本病时初的1~2个月内多为急性,以后逐渐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本病主要以排泄粘液[又称黏液。]血便为特征,少数急**染者几小时后死亡,多数病猪开始出现由黄到灰白色粪便,体温升高至40.5℃。几天后粪便中有大量粘液,并夹有未消化的饲料。随腹泻进一步发展,可见到混合血液、粘液和白色粘液纤维性渗出物碎片稀粪,后肢常被污染,腥臭、拱背,长期腹泻导致脱水,渴欲增加,病猪逐渐削弱、运动失调和极度衰竭而死亡。有的病程较长,粪便中含有暗黑色血液,俗称"黑粪"。慢**例病情较轻,不定时地排出灰白色粘液稀粪,生长迟滞,成为僵猪。
防治措施:
1、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发病猪群要隔离、消毒和治疗。新引进的野猪要单独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一个月进行观察,确认无疾病后才能合群饲养。
2、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勤观察,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3、西药治疗:痢疾净,每吨饲料中加50克,连喂7天;泰乐菌素,1天注射200毫克,连用3天。
4、中药疗法:①忍冬藤250克、翻白草[翻白草(学名:Potentilla discolor Bge.)是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花茎直立,上升或微铺散,叶柄密被白色绵毛,小叶对生或互生,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顶端圆钝,基部楔形、宽楔形或偏斜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白色或灰白色,基生叶托叶膜质,茎生叶托叶草质,聚伞花序有花数朵至多朵,疏散,花梗外被绵毛;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花柱近顶生,瘦果近肾形,5-9月开花结果。]120克、芦苇根120克、夏枯草80克、羊*参30克,将药共同切碎,煎水取汁,候温喂服,连服3~5天。②黄柏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白头翁20克、酸枣树根30克,水煎候温灌服。③白头翁60克、十大功劳40克、龙胆草30克、大蒜100克(50公斤药量),以上药物水煎后,和大蒜(捣烂)1次灌服。④枯矾40克、山楂炭250克、白糖100克,上药共研细末,水煎去渣,候温1次灌服,每日一剂。⑤厚朴20克、枳实20克、山楂30克、地榆20克、陈皮20克、大黄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上药水煎,喂服或将药液拌饭令其自食。
以上内容就是详细总结了野猪痢疾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