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近几年养猪场疾病的观察来看,疾病不断出现,并且是新病老病交替出现,给养猪业[《养猪业》,英国电影,Tracy-Louise Ward导演,Robert Kennedy Jr.、Tracy-Louise Ward主演。]带来了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嗜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或者说是性格,看见血以后有种莫名的兴奋和冲动,就像天生晕血的人一样,见到血就晕,而嗜血的人是见到血就兴奋就高兴。]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总结了副猪嗜血杆菌病因、危害、防治方法,从而使养殖户对副猪嗜血杆菌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副猪嗜血杆菌高发的原因

  (1)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中的一种共栖菌,常可在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分离到,而不见任何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危害及高发原因的分析

  (2)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或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如转群、断奶、混群、饲料的突然改变或通风**、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时,会导致该病发生。

  (3)近几年整个猪养殖业中呼吸道疾病的复杂化,**性疾病的不断复发是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病不断高法的原因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其中血清型5、4、13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或其它卟啉类物质),在血液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和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在葡萄球菌菌台周围生长良好,形成卫星现象。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

  1、传播: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2、继发感染: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病原,只在与其它**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3、多发日龄: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达50%。急**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直至衰褐而死亡。

  副猪嗜血杆菌病危害

  副猪嗜血杆菌病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关节炎(arthritis)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可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仔猪阶段发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0%。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跋行和被毛粗乱,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败血症,在尚未出现典型的浆膜炎时就呈现发给,皮下水肿和肺水肿,乃致死亡。副猪嗜血杆菌急**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跋行。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预防

  1、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2、加强管理

  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3、免疫

  用自家苗(好是能分离到该菌,增殖、灭活后加入该苗中)、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效果。**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一毫升,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

  目前,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且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应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副猪嗜血杆菌控制关键在预防保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猪群稳定的生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