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口蹄疫**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局部消炎。猪口蹄疫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如病猪、泔水、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等都能传播。不敢放松警惕对待口蹄疫,可为什么还会越治疗损失越大呢?试分析我们养猪人员在处理口蹄疫问题上,存在着哪些误区。
误区一、胡乱打针
养猪从业人员“见病就打针”的习惯,对感染了口蹄疫的猪群来说,除了加重应激并加快传播速度(多只猪共用一个针头、操作人员作为传播媒介)外,并无太多帮助。如果注射了某些掺有安乃近[安乃近(Metamizole Sodium Tablets),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解热、镇痛作用较氨基比林快而强。]等系统退烧药[一.]、氨基丙啉、****等抗过敏类复方制剂,毫无疑问会令动物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急剧下降。
误区二、胡乱消毒
口蹄疫属于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性疾病。口蹄疫**首先破坏的是呼吸道黏膜防御屏障,化学性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带猪消毒,因为其杀菌没有选择性,会严重的破坏猪的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黏膜屏障千疮百孔,反而为**病菌的入侵打开方便之门[方便之门,拼音fānɡ biàn zhī mén,汉语成语,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在猪舍内用化药消毒剂频繁做带猪消毒,不仅会造成空气的过度潮湿,还会严重破坏猪舍内微生态环境,终只会是延缓猪群的康复时间。
误区三、乱打**
**是用于防病的不是用于治病的。当猪处于发病期,给猪注射**无异于雪上加霜,只会加速猪的死亡。
**病是无药可治的。真正使病猪康复的,是依赖于它的先天性免疫[拼音xiāntiānxìngmiǎnyì英文参考 innateimmunity 先天性免疫是动物体不依靠获得性免疫(后天免疫)而在遗传上保有的生物体防御系统的总称。]和抗体等特异性[通过体外培养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科学抗癌的目的。]免疫作用。所以我们治疗的方向就是保护猪群的免疫系统,提高并发挥大的免疫效果。
建议防治措施:
首先、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治疗的目的是针对继发感染,无继发感染则不要使用抗生素。
其次、坚决杜绝化药带猪消毒。保持猪舍通风干燥,采用护舍安对猪舍实施带猪喷撒,每周一次,改善猪舍微环境。发病期间每天一次;同时使用护舍安外敷患处,收敛伤口。
第三、进行免疫保健。在做好**免疫的同时,还应该在猪群的日粮中按0.25-1%奥得曼-A,来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