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中暑[中暑(thermoplegia)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症是夏季肉鸡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设备**引起的。该病发病速度快,而且容易造成大批量死亡,从而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养殖场来说做好夏季的防暑工作至关重要。
肉鸡中暑症发病原因
肉鸡饲养密度过大,通风量不足或通风方式不正确,饮水[饮水:①yǐn shuǐ:1.(动词)喝水;2.谓清廉;3.(名词)指饮用水。]量不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都易引起肉鸡中暑。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外界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达到27℃时,成鸡便开始喘息;当温度达到33℃时,肉鸡处于热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生物学上的名词。];当温度达到35℃时,持续10分钟,就有肉鸡死亡,死亡时间多集中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夜间死亡多因通风不畅引起。
肉鸡中暑症症状与病变诊断
临床症状:病鸡呈现呼吸急促,张口喘气,两翅张开,饮水量剧增,采食量减少。重者不能站立,鸡冠紫绀,虚脱惊厥死亡,且多为肥胖大鸡,嗉囊内有大量的水。
剖检变化: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腹部脂肪有出血点,心外膜及腹腔**表面有稀薄的血液,肺因呼吸衰竭颜色发深,气管潮红,剖开颅腔,大脑有出血点。胸肌苍白,如煮熟样;腺胃松软,轻轻刮有乌黑液体喷出;死鸡血液凝固**。
肉鸡中暑症病理中医辨证
热气入肺,肺被蒸腾,气机上逆,必张口急促散热而呼吸,严重时可见张口不闭,咽下急促煽动不止,两翅平展。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粛降,大肠传导糟粕**,于是便溏泻热。
热入腠理,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盛,必扰心神,鸡神智不明,有的甚至不避阳光呆立。
心主汗,鸡汗液不能排出必行于血,郁血于内,行运不畅,于是肌肤生有淤血,冠髯发紫。
因血脉输布受阻,鸡中热脱水而死。
肉鸡中暑症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
1、管理防治方法
1.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单位面积肉鸡饲养量。标准化鸡舍建议每平方米8只,散棚每平方米6只。
2.加大风量,提高风速,保证良好的通风。现行的标准化鸡舍夏季采取纵向通风,要求封闭两侧小入风口,打开大入风口,这样鸡舍才能达到一定的风速。风速达到每秒2米,肉鸡体感温度可降低6℃。风速达到每秒2.5米,肉鸡体感温度要降低8℃。对于简易棚舍,可安装小风机进行通风。
3.投抗热应激药物,增强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加VC,500千克料中加100~150克;在饮水中加小苏打,按1‰的比例。同时,降低饮水温度,饮用深井水(深井水温8℃~10℃),勤换水,保证充足的饮水。
4.对于已发生中暑的鸡只,可将其浸于凉水中,或凉水浸后用电风扇吹,靠水的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感温度。
5.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对于地面平养的肉鸡,要勤换垫料,降低环境湿度,以缓解热应激的不利影响。
2、西医防治方法
投抗热应激药物,增强抗应激能力。在饮水中加新力爽,500千克料中加200-350克;在饲料中加养殖安880,按0.5% 的比例。同时,降低饮水温度,饮用深井水(深井水温8-10℃),勤换水,保证充足的饮水。
3、中医防治方法
凡是使用以下中药程序防治的鸡群,每天10:00--16:00饮用绿豆汤完全可以防治中暑发生。中药防治程序具体如下:
2-5日龄:新力舒按照3000只/袋计算,分成四天用。兑入全天饲料中,每拌100斤饲料加一斤红糖。
9-12日龄:养殖安880 1000斤料/袋(夏秋季4-9月大黄末150斤料/袋),上午拌料,连用3-4天。
16-18日龄:双黄连可溶性粉500公斤水/袋,上午饮水。
23-25日龄:养殖安 1000斤料/袋,下午拌料。
31-33日龄:养殖安1000斤料/袋(秋冬季10-3月:正卫健500斤料/袋),全天药物集中于全天饲料的1/4量,上午拌服。
防治中暑:藿香正气口服液[口服液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加入矫味剂、抑菌剂等附加剂,并按注射剂安瓿灌封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因此亦称口服安瓿剂。],每瓶兑水1-2吨,每天中午10:00-16:00饮水(当外界温度达到25℃时,成鸡便开始喘息;当温度达到33℃时,肉鸡处于热应激状态;当温度达到35℃时,影响采食量、生产性能)。
中暑治疗:藿香正气口服液,按照每升1000斤水,按全天饮水量计算,集中中午饮水。新力爽 每袋兑水500斤,按照全群全天饮水量计算,傍晚饮用,饮水时间不低于4小时,连用2天。对于已经昏迷的鸡,灌服藿香正气口服液3-5毫升/只,再将其按入冷水盆中冰1分钟。
以上内容是对肉鸡中暑症的一点看法意见,养殖户们可以参考实施。总之,在进入夏季之后,养殖户们必须做好养殖场的管理,保证养殖场通风设施的运转,尽可能降低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做好该病的防治措施,从而大程度的降低该病给养殖场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