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究,专家说营养是保证健康养殖的重要一环,如果能保证营养也就能解决猪病多发问题。
应韶关市[韶关,简称“韶”,古称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之后历朝沿袭。]养猪协会成员的迫切要求,4月13日,由该市农业局、养猪协会、饲料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猪病防制基本思路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树立健康养殖观,通过营养手段重构动物的非特异性[通过体外培养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科学抗癌的目的。]免疫,解决猪病多发的问题。
交流会上,来自江西的养猪专家雄凌非常尖锐地指出,现在“猪病人为”的现象很普遍,当前的不少猪病就是因为养猪户脱离猪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造成的。比如妊娠母猪不能太肥,要控制食量,但由于并没有肥的标准,一看到妊娠母猪肥就认为有问题。他认为,考核妊娠母猪的标准不是肥瘦,而是其生产性能,即产仔数、窝重、成活率等。雄凌介绍,很多专家都说他养的妊娠母猪偏肥,但其初产母猪刚取得了产仔14头,其中12头猪仔个个1.3公斤的绝好成绩。养猪要的是实际的生产成绩,不是所谓的“养猪理论”。
雄凌认为养殖户对饲料原料[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的认识不够,未能利用饲料资源。他认为应继承传统养猪技术的特长,并吸收融合西方现代养猪理论。例如,用米糠养猪有其科学性,因为有资料显示米糠油的膳食脂肪配比为接近人类的膳食标准。他还质疑4%预混料[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它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没有科学依据,预混料推荐配方中玉米、豆粕、麸皮一统天下也不合理。究其根本,猪生长需要的是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而不是豆粕,而氨基酸不一定非得来自豆粕。现在多数饲料中的麸皮存在重大隐患,其营养价值与以前相比大大下降,并且由于污染还携带大量病原,猪病从口入[病从口入,读音bìng cóng kǒu r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的机会明显增大。他认为应创新饲料配方,通过营养手段解决猪便秘、裂蹄等诸多疾病。
猪群健康状况是目前制约养猪生产性能的决定因素,而猪群的生产性能又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梁皓仪高级畜牧师认为,以**感染为基础的复合、继发感染仍然是今后猪病的主要特征。近年来猪病愈来愈复杂,过去几年惨重的损失表明,现有的经验与措施在复继感染面前显得无力,40-90天龄的小中猪隐性损失不可估量。他认为猪病的防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判断要准确、措施有可操作性、结果要令人满意。如果判断是错误的,再好的措施都难有满意的结果。
当前猪群健康状况差,在任何可以产生流行因素的病原攻击下都会导致大面积发病并损失惨重,主要原因是动物群体的主动免疫[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也称自动免疫。]功能已十分脆弱,免疫应答机制不完善,免疫麻痹现象普遍,很多情况下超剂量**接种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梁皓仪强调,猪病防制需要重构动物非特异性免疫,而符合科学要求的猪场建设、清洁的空气和饮水、营养素平衡的饲料、免疫调节剂等是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的基本条件。
据了解,2006年韶关市共出栏生猪179.3万头,而其2005年制定的目标是5年内生猪年出栏达到300万头。韶关养猪业缺口大、市场需求大、扶持政策多,加上土地、水电、劳动力等各种成本低廉,其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