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泥鳅苗胀气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人工繁育泥鳅苗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泥鳅如何育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人工繁育泥鳅苗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人工繁育泥鳅苗,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工作。一般要求养殖户要有多年泥鳅养殖经验,还要有从事其他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经验,才能较好地进行泥鳅苗种繁育。

  泥鳅苗种繁育过程一般有5个步骤。

  第一步,先要挑选适合繁殖的亲鳅,再进行精心的亲鳅培育。这是泥鳅繁殖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人工繁育泥鳅苗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第二步,当水温适合、亲鳅性腺发育成熟时,就可以进行亲鳅的交配、产卵受精工作。人工繁殖过择中,泥鳅的产卵受精,可以采用雌雄配对饲养,使亲鳅自然交配、产卵受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式。

  第三步,受精卵的孵化。一般采用集卵、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

  第四步,鳅苗垴育,。一般用水泥池,也可用小土池。

  第五步,揪种培育。一般用较大些的土池,也可用稻田、网箱、水生作物田等。南方一些地区都省略此步,直接进人鳅养殖阶段。

泥鳅怎样养殖

花泥鳅的养殖方法如下:

前期准备

1.

养殖池与鱼巢设计

养殖池为闲置的养鳖池,硬化水泥池结构,养殖池规格为长15米、宽10米、深1.0米。养殖前对进水口、出水口进行简单改进,将进水口移至池壁上方,并在进水口处接一直径为6~7厘米的PVC塑料管,使进水管向养殖池中间延伸约40厘米,同时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装网罩,防止泥鳅逃跑。

人工鱼巢用废旧的自行车外胎,将收集的废旧自行车外胎洗净,用30~4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以20~30度角倾斜均匀摆放在池底,摆放密度为5只/㎡。废旧自行车外胎作为鱼巢,柔软性强,遮光性能好,虽然轻便但可以自然沉于水中,可为泥鳅提供隐蔽性的栖息场所,是比较理想的人工鱼巢

2.

鳅种来源与放养

(1)

鳅种苗放养

种苗放养前10天,养殖池加水30厘米,将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消毒。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一些天然饵料生物。

种苗放养时间为5月17日,放苗时对暂养的野生鳅苗进行最后挑选,操作方法是,在较大容器中配制4%的食盐水,将野生泥鳅苗倒入盐水中浸泡4~5分钟,伤病的泥鳅苗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泥鳅苗会发生昏迷、软弱无力,淘汰这类个体,将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泥鳅苗进行放养,通过食盐浸选法共放养泥鳅种96

千克,放养密度为80尾/㎡。

(2)

种来源

泥鳅苗种为2009年3-5月收购的野生种苗,购买野生泥鳅苗时,尽量选择人工诱捕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健壮活泼、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色以桔**或青灰色为佳。野生种苗的挑选方法为:将泥鳅苗放入塑料盆中,加入半盆水,用手按一定的方向螺旋式划动,形成漩涡,体质差的泥鳅苗在漩涡的中间,体质好的泥鳅苗逆水能力强,在盆的边沿,去除中间的泥鳅苗,将边沿的泥鳅苗留做种苗,种苗规格大小为6~10克/尾,体长5~8厘米。

泥鳅养殖池中娇艳的水葫芦花

A、多孔木块或混凝土块

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铺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

、水质

由于泥鳅无土养殖整个生长时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质肥爽清新,不要有异味异色。夏天生长旺季,且气温较高,要经常加注新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断流动更好。

C、草隐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接照射,还可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还可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泥鳅池内的整个生态环境。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

2

3

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进行泥鳅的无土养殖,特别是大规模养殖时,对泥鳅的生产过程易管理,易操作,管理适当。其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泥鳅有哪些病虫害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烂鳍病、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及农药中毒等。

烂鳍病患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方法:用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连用2天即可。

赤鳍病患病泥鳅的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是避免鱼体受伤,并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

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中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充分溶解后,用此浓度的溶液洗浴泥鳅卵1小时;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患病泥鳅5~10分钟。

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鳃部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全池泼洒原虫净。

舌杯虫病病原为舌杯体,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为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其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8月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米3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米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气泡病本病多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鳅苗。患病鳅苗浮于水面。防治办法:每亩用食盐4~6千克全池泼洒;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及时清除池中**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母鱼隔离后一直不吃也不下崽很多天了今天我看她的腹部有红斑红点怎么办?我们家另一条母鱼身上也有怎么办

你们家另有一条,母鱼,就不用动它了

泥鳅鱼在缺氧的时候是否能存活

鳄雀鳝是拥有肺部功能的鱼,使它在缺氧的情况下,能够存活下来!

在鱼缸里养泥鳅需要放泥吗

泥鳅养殖不一定需要放泥,注意温度以及其它饲养要点就行了。
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第一天杀的泥鳅放冰箱冷藏里,第二天才弄熟吃对人有害吗?

泥鳅冰箱保存法:
活泥鳅用清水漂净,捞入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中,装点水,扎紧口,放进冰箱的冰冻室中。泥鳅就呈冬眠状态,长时贮藏也不会死掉。烹调时,放入一盘干净的冷水中,待冰融化后,泥鳅即刻**。
处理后的泥鳅要长期保存使用铝盘上装上泥鳅后,放入冷冻室冰冻能长期保存,可保存半年至一年可食。

只有处理没问题,隔天没事的。

泥鳅常见病有哪些?

、赤鳍病

本病对泥鳅的危害很大,发病率较高,其病原体是液化产气单孢菌。池水恶化、蓄养不当以及捕捞和运输中色体受伤均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患病泥鳅的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门部位充血,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肠管糜烂,进而并发水霉病。

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先用孔雀石绿溶液消毒,以预防本病的发生。若已发病,可用3%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治疗。

二、水霉病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其病原体是肤霉菌。本病易发生于水温较低时,尤其在冬季。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患此病。其症状为体表有白色绒毛状的水霉丛生。受精卵感染此病后,可用百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0分钟。将患病的泥鳅浸入二十五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中10~20分钟,或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三、腐鳍病

本病主要由一种杆菌引起。其症状为患病泥鳅背鳍附近的肌肉腐烂,严重的鳍条脱落,肌肉外露,鱼体两侧浮肿,发病部位肌肉发炎,并有红斑。

对患病泥鳅可用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生素溶液浸洗治疗。

四、白鳍病

本病是泥鳅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是由于捕捉后长时间流水蓄养所致。患病泥鳅体表和鳍呈灰白色,同时体表出现红色环纹。

放养后发现泥鳅患此病,可用百万分之三的孔雀石绿溶液喷洒于池中,以防治和治疗。

五、寄生虫病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常发生三代虫、车轮虫、舌杯虫寄生而导致死亡。患寄生虫病的泥鳅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发现有三代虫寄生的,可用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溶于水中进行全池泼洒;发现有车轮虫、舌杯虫寄生的,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以治疗。
仅供参考

怎么培育**泥鳅苗?

刚孵化出来泥鳅幼苗我们称之为水花,在水花出生1-2天后就可投放到鱼塘或者鱼池中进行培育,让水花成功度过幼苗期成长为寸苗,这一过程广东的养殖户喜欢称之为“飙[biāo]苗”“飙花”“飙水花”。寸苗规格达到3~5公分就可以出售给别的养殖户进行成品鱼的养殖,或者自己分塘养殖。

**泥鳅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清塘消毒
用尼龙密网将鱼塘整个围起来,用于防青蛙、老鼠、蛇等虫害。投放水花前10天保留池水10-15厘米深,每亩用生石灰(或漂**)150-20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包括池坡,用于**敌害生物。清塘2天后经过滤注水50厘米深左右。泥鳅苗下塘前2天用密眼网拉空网,用于防鸟食和蜻蜓水中产卵(蜻蜓幼虫对泥鳅水花危害极大,具体请看《蜻蜓幼虫是**泥鳅培育种苗的头号天敌》)。检查有无敌害生物,若有须重新清塘。

二、培育饲料生物(肥水)
注水后,每亩施发酵过的有机粪肥200-300千克。泥鳅苗下塘前3-4天,可以泼洒豆浆和蛋黄培育天然饲料生物,平均每亩每天泼洒2.5千克大豆磨成的豆浆。形成洄水(广东称肥水),这能繁殖出大量的水中微生物(广东统称“水蛛”),这能让水花有东西吃,迅速生长。

三、泥鳅水花放养
1.放养时间
泥鳅水花孵出1-2天黄苗后(4-5天)变黑后即可下塘。下塘前要试水,确保水质水温没有问题。试水后视天气情况选择下塘时间。
2.运输、放养方法与放养密度
泥鳅水花一般用鱼苗氧气袋打包,每袋装10万尾水花,充氧运输。到达后不能将水花立刻放出来,水温相差大会导致水花不适应而死亡。应将氧气袋放入培育池水中,约20分钟泥鳅苗适应鱼塘水温后,选择背风向阳、无浑水的地方,在池塘边将泥鳅苗缓慢放入鱼塘。一般每亩放泥鳅水花60-80万尾左右比较适合。

四、饲料投喂
水花孵出两三天后就开口找东西吃了,因为体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已经消失,这时就要添加饲料了,洄水就是最好的天然饲料,洄水的制作方法有很多,这里说其一:可以向鱼塘里泼洒揉碎的鸡蛋黄和兑水的豆浆加入饵料,饵料池塘主要用有机粪水来培养浮游生物,让塘水产生洄水,洄水是刚孵出的鱼苗的最佳食料。洄水的主要成分是草履虫和轮虫,这些虫蛋白质丰富,又是活食,小鱼吃了可以茁壮成长。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开口饲料。再长大些就可以喂粉粒料了,有专门的粉粒料,也可以直接将饲料蛋白质含量35%左右的鱼用全价颗粒饲料磨成粉状投喂。

五、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频繁的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和泥鳅苗活动情况,清除敌害。午后要密切注意气泡病的发生,发现后立即加水急救。提前采用药物预防车轮虫病。整个培育阶段水深保持50-80厘米,7-10天注排水1次,每次10-15厘米,并每亩用1千克光合细菌全塘泼洒,塘水透明度保持20-25厘米,根据水质酌量施有机肥。


**泥鳅水花苗的培育需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提高鱼苗的成活率,确保养殖的成功和提高养殖的效益。

可以参考 中山**泥鳅孵化养殖基地 网站里的资料

刚孵出的泥鳅苗吃什么

泥鳅苗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螵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这阶段应人工投喂饲料。一般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及鱼粉等。方法是将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绢袋中捏洗出蛋黄悬浊液,然后以泼洒的方式投喂。这时如泥鳅苗在孵化缸内,水流应减缓。投喂量为第一天每10万尾苗投喂蛋黄一个,第二天投喂蛋黄1.5个,第三天投喂2个,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若是鱼粉,则每10尾泥鳅鱼苗每天喂10克。没有鱼粉的用鱼晒干后磨成粉也可以。连喂2~3天,待鱼体颜色由黑色转成淡**时,便可以出缸下池,进行夏花培育。

泥鳅苗胀气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