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竹荪人工种植成本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竹荪为什么有股怪味(竹荪有一股怪味道)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竹荪为什么有股怪味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食用

竹荪为什么有股怪味

竹荪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克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鸡蛋),粗脂肪2.6%,粗纤维8.8%,碳水化合物6.2%,粗灰分8.21%,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长裙竹荪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昧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在菇类饮食文化中的各大菜系中,几乎都有竹荪名菜。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是我国国宴的一大名菜,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吃了这道菜后,都赞不绝口。此外,如竹荪响螺汤、竹荪扒风燕、竹荪烩鸡片等,都是很有名的美味佳肴,深受国内外宾客的喜爱。[1]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食用禁忌

1.竹荪性凉,脾胃虚寒者、腹泻者不宜多吃。

2.在众多的竹荪品种中,有一种黄裙竹荪,也叫杂色荪,菌裙的颜色为橘**或柠檬**,这种黄裙竹荪有毒,不可食用。

食用注意

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10分钟,

竹荪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长裙竹荪质量较差,泡发后伞端(网状部分)容易烂且菌柄壁薄,故需严格控制泡发时间;短裙竹荪更加厚实,口感更脆,故质量更高。

购买时,需挑选短裙竹荪且菌柄厚实粗壮者为宜。竹荪的存放,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温潮湿的地方,开封时请尽快食用。新近的竹荪,颜色微微泛黄(雪白的为人工硫磺熏制过),经过长时间的存放,陈年的竹荪颜色会更黄。

竹荪(干)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2.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荪(干)食疗作用:补气养*,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竹荪(干)做法指导: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

药用

竹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子实体中含有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其多糖为异多糖,可增强肌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因此,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中医认为,竹荪性寒、味甘、无毒,有滋*养血、益气补脑、止咳化痰及减少腹壁脂肪积储的功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硬化及肥胖症等有良好疗效,因此竹荪在国际市场具有很高的声誉,价格十分昂贵。在香港市场,一级竹荪千晶售价高达人民币5000~8000元/千克,国际市场售价高达6万美元/吨,比蘑菇价高20倍左右。

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经济

竹荪精是纯菌类调味品,不同于传统味精和鸡精以化学物质和动物成分为主要原料,而以提取原生态菌类的鲜味为主要原料,完全摆脱了工业污染和动物疾病的威胁。为传统调味品带来了一次调鲜和健康的**。

竹荪酒是以五粮为基酒,采用竹荪、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配以竹荪发酵液,调和诸味,勾兑而成菌香型白酒。同时也开创了产品深加工的一片新天地。

成分为:竹荪、藏茶、黄精、红苋菜。

适宜人群:高原旅游、办公室疲劳、大鱼大肉人群。

今后竹荪市场行情如何

竹荪作为名贵的食用菌,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从目前来看日后的市场行情不会走低,但是应根据地域不同,主要是找对市场销售渠道。保证产品质量。

我想种竹荪 但我一 点都不懂 一亩地要多少投资啊 要多少时间才能采收

  主要依品种栽培方式而定。以下只介绍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新手栽培所遇到的问题:

  新手想栽培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所遇到的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中国·竹荪之乡

  简介:我是菌种生产销售商(免费培训栽培管理技术),也是种植户,也是干品竹荪回收商

  1、织金竹荪的种植地域?

  答:理论上只要创造一个适合竹荪生长的环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种植。但是做一个产业还要考虑产值、效益等等的诸多问题。所以目前织金竹荪不建议在北方的一些地区种植,因为冬天的时间相对较长(就算一定要做,也只能做一些少量的试验后再说)。目前织金竹荪的一些主要种植地:贵州省周边地区,以及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江浙等地。

  2、织金竹荪一般种植时间?

  答:织金竹荪一般建议在农历一到三月种植。(因为经过十几年的统计,此时种植是效益最好的)

  3、栽培管理技术?

  答:栽培管理技术完全免费培训(全国都是统一的。只要种植菌种两万瓶以上的客户,都派专业技术上门指导栽培管理技术。两万瓶以下的客户,可以直接来基地免费学习栽培管理技术。)

  4、栽培管理技术是不是很难?

  答:说穿了就是一个技术成熟的农业项目。不是什么高科技,没那么高深,一般我们的培训期在一到两天(主要是了解织金竹荪这个品种对环境、土质、水质、温湿度各方面的要求,掌握一些技术要点)。

  5、织金竹荪的生长周期?

  答:从种下到采收一般是一百二十天左右。

  6、织金竹荪的市场前我价格?

  答:对于市场前景: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因产量和品质的明显优势。市场前景相当的乐观。经常性的会出现断货的现状。这还是国内市场没有启动的情况下。我们的销售主要还是出口。

  7、织金竹荪的栽培方式和栽培材料?可否用玉米杆种植,可否和玉米套种?

  答:其实玉米地套种竹荪不是很科学。这样的种置模式很容易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最好最成熟的种置方法还是搭简易大棚的。前段时间央视放的那个节目的确是有人成功,但那也是种了二十几年才大量成功了那么一年。所以稳妥的方法还是按常规种置。

  织金竹荪一般都是简易大棚种植,搭的棚只要能用两年就行,因为织金竹荪是种一年收两年。

  8、菌种的价格?投资与收益?

  答:菌种的价格基本是稳定的,在2.3元——2.6元之间(如果有低于这个价的,就得谨防劣质竹荪菌种了,因为正品的织金竹荪菌种生产成本是很高的,可以在合同里约定提供的是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菌种)。一般定购的时间早一点会有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单亩用种量在4200瓶左右。织金竹荪的单亩的投资成本一般在24000元左右(包括菌种成本、栽培原材料成本、大棚成本、后期人工成本)。一般单亩土地按最低产量(单瓶菌种产干品5钱,能产干品竹荪210斤以上),最低价格来算的话(200元/斤),毛收益最少都在42000元以上。按照中高产(单瓶菌种产干品8钱——1两1)和中高价(260元/斤——280元/斤)来算的话,毛收益会在9万元——11万元左右。

  9、菌种定购时间和定金的交付?

  答:菌种的定购时间在每年的一到十月之间定购第二年的菌种(农历一到三月种的菌种)。定购的时间越早交的定金越少。

  定金交付方式如下:

  1、 每年一月一日——五月一日间定的菌种应交纳定种总价款的40%作为定金;但菌种必须在当年九月一日前全部运走,逾期不运走或不协商解决的,将按违约处理,菌种将不再预留。

  2、 每年五月一日——七月一日间定的菌种应交纳定种总价款的50%作为定金;但菌种必须在当年九月二日前全部运走,逾期不运走或不协商解决的,将按违约处理,菌种将不再预留。

  3、 每年七月二日——九月一日间定的菌种应交纳定种总价款的60%作为定金;但菌种必须在当年十月十五日前全部运走,逾期不运走或不协商解决的,将按违约处理,菌种将不再预留。

  4、 每年九月二日——十月十五日间定的菌种应交纳总价款的70%作为定金;但菌种必须在十一月十五日前全部运走,逾期不运走或不协商解决的,将按违约处理,菌种将不再预留。

  关于栽培管理技术,基地完全免费培训,引种两万瓶以上,基地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栽培管理技术。

  10、母种、二级种(原种)、栽培种(**种),这三种菌种价格差异怎么那么大?有什么区别?

  答:母种(母种是用于生产二级菌种的)二级种是用于生产栽培种的,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栽培。只有栽培种才是用于在土地里栽培出菇的。

竹荪怎么种植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值5.5~6。料拌好后装瓶,要求下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5小时,待培养基**至25℃时可接种,接完种置于22~24℃通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70~80后可用做扩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红托竹荪要求在偏*湿环境下生长,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时间以2~5月、9~11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20~26℃。

  室内栽培采用**或搭架两种方式,栽培架搭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室外则选背*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植土加沙质土壤。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闭或全*闭高2米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 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死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为长10~12厘米规格。杂竹、毛竹片可砍为长50厘米压裂后使用。培养料中的竹料比例应在30%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原料下种前先用5%石灰澄清水浸6~7天,再用清水浸2天后清洗干净,使pH值降至6~6.5后捞起备用。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覆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65℃时翻堆,一般每7天翻土次,待原料腐熟呈褐色、无氨臭味时便可使用。

  4栽培方法 播种前10多天喷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30%甲醛对栽培场地进行灭虫灭菌。播种前2~3天把田园土壤整松做成高50厘米,宽1.3米的畦床。播种时把未干的混合培养料铺4~6厘米厚,然后播菌种,再铺8~10厘米培养料,再播菌种,第三层铺2~4厘米厚,即覆以腐植土4~6厘米,腐植土需先灭虫灭菌,土质含水量保持不干不湿。之后,再盖上2厘米厚微湿的竹叶、茅草或松针叶,最后盖膜保温保湿发菌。每平方米计用干料20~25千克,菌种3~4千克,要求播种过程中菌种不碎并严格避光。

  5科学管理 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5%~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前15天不必喷水,7天后每3天揭膜通风30分钟,温度超过30℃时也应揭膜,夜间盖上。

  在正常气温下播种50天后,菌种长出土面,应加大湿度不使畦面遮盖物干燥,待菌丝布满畦面后,降低畦面湿度使菌丝缺水倒伏,转入培养料继续吸取营养,70~80后菌丝布满整个料面。这时再喷1次重水,以水不漏入培养料为准,夜间掀开膜,次日早上再盖膜,使昼夜温差达10℃以上,待表土稍干后再喷水。第一潮菇每平方米可长成熟菌蛋60~80个,出菇后,膜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温度不超过34℃,使菌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里发育。

  日通风1~2小时,超过温度应及时揭膜。30~35天后菌蛋已进入成熟,横端桃尖形凸起,此时期要多喷水,水量以不漏料为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有利于子实体分化。红托竹荪破蛋撒裙时间一般在夜间9时开始,次日清晨3~4时撒裙完毕,少量在白天撒裙,应及时采收脱水烘干,包装出售。

  第一潮菇收完后应补足培养料和土壤的原来水分,继续管理出菇。水管理掌握方法是多菇多喷,少菇少喷,高温干燥多喷,低温湿度大时少喷,雨天可少喷或不喷。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室内应保持环境卫生,杜绝虫害来源,室内外场所每月灭虫2次,发现虫害应及时诱杀。畦面土壤发现曲霉、毛霉和根霉应清除后用石灰粉撒放受害部位,待灭菌后更换土壤,高温高湿天应加强通风少喷水。

竹荪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竹荪在气温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

(1)水分管理是栽培成败的关键。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应保持65~70%,湿度过大过小都不利。若土壤过干,可喷细水,但不可使泥土上积水。

(2)各生长阶段的管理。菌蕾生长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可每天喷水3~4次;每天开窗通气1~2次,每次30分钟。

(3)室外床畦栽培的管理。严防人、畜践踏。在发菌过程中,平时不要挖开检查,以免弄断菌丝。

(4)及时补土。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应及时补土覆盖。

竹荪怎么种植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值5.5~6。料拌好后装瓶,要求下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5小时,待培养基**至25℃时可接种,接完种置于22~24℃通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70~80后可用做扩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红托竹荪要求在偏*湿环境下生长,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时间以2~5月、9~11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20~26℃。
  室内栽培采用**或搭架两种方式,栽培架搭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室外则选背*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植土加沙质土壤。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闭或全*闭高2米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 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死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为长10~12厘米规格。杂竹、毛竹片可砍为长50厘米压裂后使用。培养料中的竹料比例应在30%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原料下种前先用5%石灰澄清水浸6~7天,再用清水浸2天后清洗干净,使pH值降至6~6.5后捞起备用。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覆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65℃时翻堆,一般每7天翻土次,待原料腐熟呈褐色、无氨臭味时便可使用。
  4栽培方法 播种前10多天喷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30%甲醛对栽培场地进行灭虫灭菌。播种前2~3天把田园土壤整松做成高50厘米,宽1.3米的畦床。播种时把未干的混合培养料铺4~6厘米厚,然后播菌种,再铺8~10厘米培养料,再播菌种,第三层铺2~4厘米厚,即覆以腐植土4~6厘米,腐植土需先灭虫灭菌,土质含水量保持不干不湿。之后,再盖上2厘米厚微湿的竹叶、茅草或松针叶,最后盖膜保温保湿发菌。每平方米计用干料20~25千克,菌种3~4千克,要求播种过程中菌种不碎并严格避光。
  5科学管理 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5%~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前15天不必喷水,7天后每3天揭膜通风30分钟,温度超过30℃时也应揭膜,夜间盖上。
  在正常气温下播种50天后,菌种长出土面,应加大湿度不使畦面遮盖物干燥,待菌丝布满畦面后,降低畦面湿度使菌丝缺水倒伏,转入培养料继续吸取营养,70~80后菌丝布满整个料面。这时再喷1次重水,以水不漏入培养料为准,夜间掀开膜,次日早上再盖膜,使昼夜温差达10℃以上,待表土稍干后再喷水。第一潮菇每平方米可长成熟菌蛋60~80个,出菇后,膜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温度不超过34℃,使菌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里发育。
  日通风1~2小时,超过温度应及时揭膜。30~35天后菌蛋已进入成熟,横端桃尖形凸起,此时期要多喷水,水量以不漏料为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有利于子实体分化。红托竹荪破蛋撒裙时间一般在夜间9时开始,次日清晨3~4时撒裙完毕,少量在白天撒裙,应及时采收脱水烘干,包装出售。
  第一潮菇收完后应补足培养料和土壤的原来水分,继续管理出菇。水管理掌握方法是多菇多喷,少菇少喷,高温干燥多喷,低温湿度大时少喷,雨天可少喷或不喷。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室内应保持环境卫生,杜绝虫害来源,室内外场所每月灭虫2次,发现虫害应及时诱杀。畦面土壤发现曲霉、毛霉和根霉应清除后用石灰粉撒放受害部位,待灭菌后更换土壤,高温高湿天应加强通风少喷水。

我想种植竹荪,可是我的技术和市场都是零,想找个地方免费学习种植技术,最好是产品包回收的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

竹荪如何种植

一、栽培

1.生料栽培:

(1)选用原料:适应竹荪栽培生长的原料颇广,如阔叶树木屑、棉籽壳、农作物秸杆、竹子等均可。

(2)原料处理:将选择好的原料粉碎成末状(如锯末),采取两种方法处理。①石灰水浸泡。用0.3~0.5%石灰水浸泡原料,进行搅拌,大约1~2分钟浸透;然后捞出放入筐内,用清水冲洗。pH值在7左右。再将原料控成含水量65%左右即可接种。②药物处理法。用1:8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液浸泡原料,使药液高于斜面。2~3分钟捞出控出多余的水分,使含水量在65%左右即可接种。

(3)栽培方法:先把栽培房用甲醛与高猛酸钾结合,烟熏消毒处理后,在栽培箱上铺上薄膜,放上一层沙土,然后一层料一层菌种,黄2~3层。料厚在25厘米左右为宜,通常第平方米用竹荪菌种2~3瓶。接种后裹上塑料薄膜。

2.熟料栽培:

(1)原料处理:将选好的原料,加入18%麸皮或米糠,玉米粉2%,尿素0.3%,过磷酸钙1.5%,硫酸0.3%,拌后加入清水再拌匀,使含水量达到用手握时指缝有水即可。

(2)高温灭菌:将拌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灭菌锅内,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再连续蒸5~6小时取出放入预先铺好的塑料薄膜内包好。

(3)栽培方法: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打开包好的薄膜,接入菌种后再包上薄膜。

二、管理

1.生态条件:

(1)温度:竹荪菌丝生长温度是25~32℃,最适宜温度为23~24℃。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在15~28℃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2~25℃。超过32℃或低于5℃,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

(2)湿度:菌丝生长湿度在60~70%之间,菌蕾的生长发育湿度在75~95%范围风,而破球和撒裙时,相对湿度应在85~95%,以95%最好,湿度低于80%,子实体难以形成或出现畸形。

(3)空气条件:竹荪属好气性真菌,菌荪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

(4)光照条件:光照对竹荪当育有抑制作用,故菌丝生长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线。

(5)营养条件:竹荪生长所利用的养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无机盐和微量维生素。植物的死体如锯末、秸杆等都是它所需的营养。在竹荪的生殖生长阶段,还需少许的泥炭土壤。

2.管理方法:

下种后3~4天内,温度应保持在24~27℃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菌丝生长,培养基表面长潢菌丝时,盖上一层厚3~5厘米的腐殖土(即养花用的土)。盖上后保持房内空气新鲜,每天都要通风换气,并且要保持盖目湿土,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通常情况下,菌丝发育1~2个月,即有菌丝延伸到土表,这时温度在23~26℃之间,相对湿度不变,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再经5~10天,表面出现小白点,就证明子实体原基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时,相对湿度应为80~95%,从出蕾到发育成熟,需要40~80天,这由温度而定,相对湿度达到95%,菌裙强度最大。

三、采收与加工

当竹荪菌裙开伞完毕而且孢子末自溶时,立即采收,去掉菌盖、菌托,然后分别进行干制处理(日晒、烤箱烘烤均可)。制成干品后,用红绳扎成50克一捆,装入聚乙烯无毒双层食品袋内密封,再放入有吸湿剂的缸内保存,等待出售。

你好!能接受我和你学种竹荪吗?买竹荪菌种怎么才能和你联系呀?能给个电话号码吗?

你好。在我的百度空间,有我的所有联系方式。

天津现在的花鸟虫鱼市场有哪些?

竹荪人工种植成本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