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长最快罗非鱼品种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罗非鱼具有哪些优点?(罗非鱼的特征有哪些)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罗非鱼具有哪些优点?
由于罗非鱼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耐粗食、抗病力强和肉质细腻鲜美等诸多优点,凡处于热带、**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罗非鱼养殖,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罗非鱼已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之一,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第三大国际贸易水产品,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各国推荐养殖的主要品种。
我国目前养殖罗非鱼的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罗非鱼成鱼养殖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吉丽罗非鱼等。奥尼罗非鱼(图3)是选择具有良好种质优势的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杂交,获得种质优势更加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奥尼鱼雄性率达92%以上,生长速度比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尼罗罗非鱼快11%~24%,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和抗寒力强等优点。奥尼罗非鱼是国内率先杂交选育成功的罗非鱼良种,广泛适合于各类型水体养殖,现在市面上的奥本品系、吉奥品系罗非鱼,均属奥尼品系罗非鱼。奥尼品系罗非鱼更适合于粤西地区水域养殖。奥尼杂交鱼雄性率的高低取决于双亲纯度,双亲越纯,雄性率越高。由于奥尼罗非鱼制种条件、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选择信誉好的良种场购买苗种。在引进鱼种时,一定要对苗种生产单位预先进行考查、了解,确保其生产的奥尼罗非鱼苗种雄性率较高,一般大规模生产上奥尼杂交鱼雄性率要在90%以上。
图3 奥尼罗非鱼
吉富罗非鱼是由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从1988年开始,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取名为“Gift”。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了其F3代,称为吉富鱼。从1996年起,通过选择体形标准、健康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建立选育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经过连续9代选育而成“新吉富”,具有生长快、规格齐、体形好、出肉率高、适应性强、初次性成熟月龄推迟和易辨认(体高,尾鳍条纹典型的个体比例高)等优点。养殖对比证明,比奥尼鱼生长快30%左右,但雄性率低,耐低氧能力相对低。从2002年开始,逐渐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推广养殖。吉富品系罗非鱼适合于珠三角地区或咸淡水水域和淡水水域中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体溶解氧丰富的池塘养殖。
红罗非鱼又称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经多代选育而形成一个新兴的罗非鱼养殖品种,但其子代仍有分离现象,子代中有部分黑色的罗非鱼。红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强,杂食性,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吉丽罗非鱼是以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具高耐盐性的萨罗罗非鱼为父本,正交所得子一代(F1)自繁产生的子二代(F2)。杂食性,能摄食浮游动、植物,捕食池塘中的病虾、死虾,也能摄食人工饲料。在淡水里,“吉丽”不及“新吉富”生长快;但盐度为20时,其生长速度是“新吉富”的1.4倍;盐度为0、15、20及25时,其生长速度是萨罗的3.6~4.1倍。吉丽罗非鱼是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 年12月审定通过的新品种(GS-02-002-2009),经农业部公告推广(第1339号),具备自繁和批量化苗种生产能力,兼具较为理想的耐盐性和生长速度,适合盐度为20~25水体养殖,5~6个月可达500克以上商品鱼规格,口感优于淡水养殖罗非鱼,没有泥腥味,肌肉纤维更富弹性。适宜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地区盐度15~25的池塘中单养,或与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混养。
罗非鱼是什么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外形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福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通常随水温度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着优良的适应能力及强大的繁殖力。
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扩展资料:选购技巧
1、肉质要有弹性。
2、鱼鳃呈淡红色或暗红色。
3、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
4、外观完整,无鳞片脱落之现象,无臭腥味者为新鲜的。
罗非鱼一年繁殖几次
罗非鱼一年繁殖2-3次。春季水温达20℃以上时,罗非鱼就有营造产卵巢的生殖行为。雌鱼产卵的适温范围为24~32℃,临界温度为20~38℃。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产卵时间一般发生在5~9月份;在北方地区时间间隔要缩短;在南方产卵时间可能拉长,广东南部、海南等地则全年均可繁殖。
罗非鱼是典型的一年多次产卵型鱼。南方地区夏、秋两季每25~30天可繁殖一次,一年能繁殖4~6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夏、秋两季每30~35天可繁殖一次,一年能繁殖3~5次。华北地区一年能繁殖2-3次。
扩展资料:
罗非鱼雌雄体色有明显的区别,**的雄鱼在池边游动,寻找地点做窝。窝建成后,雄鱼不时到雌鱼群逗引,并拦截雌鱼入窝配对。当水温达到22-23℃时,雌鱼便能产卵。
产卵时,雌鱼腹部靠近窝底,雄鱼守卫在窝旁,雌鱼产卵后,立即将卵吸入口内,下颌鼓突呈囊状。雄鱼随即入窝排精,雌鱼又将**随水吸入口内,卵子在口腔内受精。罗非鱼一年可以繁殖2、3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非鱼
罗非鱼最高能承受的水温是多少?
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是一种 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请介绍下尼罗罗非鱼
主要特征:尼罗罗非鱼属丽鱼科,罗非鱼属。体大,原产地(非洲)最大个体重达5公斤,常见个体重100~300克。体长形,侧扁,口大,上颌能伸缩,上下颌着生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齿;眼中等大小,眼间隔较宽,稍隆起;鳃孔大,鳃膜不与鳃峡相连。体被圆鳞,较大,侧线不完全,纵列鳞30~33枚。背鳍有14~18很硬棘,鳍条10~12根;臀鳍有硬棘3~4根,鳍条9~10根;胸鳍呈扇形。身体一般呈黄棕色,并随环境和季节而有一定的变化。体侧有9条黑色横条纹,尾鳍上有8条垂直的黑色条纹。臀鳍和尾鳍的边缘呈微红色。 产地:原产于非洲尼罗河。 国内许多省市都有养殖,其中广东和广西较多。我州昭觉、普格等地温泉已引种饲养。 生活环境及习性:生活在水的中下层,白天常在水的中上层生活,游到水面摄食,夜间在下层停息于水底,一般不活动。成鱼不集群活动,幼鱼常集群活动。成鱼遇敌或受惊时立即潜入水底的软泥中,仅嘴露在外面。适应能力强,特别是耐氧能力比许多鲤科鱼类都强,可以在污水中生活。耐高温,40℃时还能生活很好,但耐低温性较差,一般水温下降到10℃以下活动能力减弱,逐渐死亡。在省内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所以需要人工保种,才能越冬。食性相当广泛,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浮萍、瓢莎、植物碎屑、腐殖质等。也喜食米糠、豆饼、栖类及配合饵料等人工饵料。生长速度较快,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4℃,最适合水温为30t左右,20℃以下或37℃以上生长很慢。当水温适宜,饵料丰足,饲养3个月体重可达100~150克,4~5个月,可达200~500克。在省内性成熟一般为3~4个月,越冬鱼种,第H年饲养1~2个月就能繁殖。产卵前有挖窝的习性,窝的大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宽20~40厘米,深10~20厘米。水温20℃以上开始产卵,以后每隔3~4周产卵一次。雌鱼把受精卵吸入口腔,进行孵化,孵化时间随水温而变化,一般水温25℃时,6~7天可出苗,30℃时3~4天孵出。刚孵出的鱼仍包含于口腔中,常放出活动,遇敌时立即吸入口中,脱险后又放出。一直到鱼苗有一定生活能力时才离开口腔,集群自游活动;雌鱼还要守护一段时间后,才离开幼鱼让其**生活。 经济利用:罗非鱼适应能力很强,从引进省内后在许多地区有养殖,个体大,生长快,病害少,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且也深受生产者的喜爱。目前在池塘养鱼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经济效益也较高,是农村致富的重要养殖对象之一。 养殖技术: (一)繁殖 亲鱼池选择:选择向阳,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好。面积在1~2亩,水深1米左右。池水宜肥,以不浮头泛地为度。 繁殖池的清整:繁殖前对鱼池要进行整理和消毒。最好是把水放干暴晒几天,在放鱼前15 XR有清塘。水深10厘米时,每亩用生石灰50~80公斤。或用漂**、敌百虫等药物清塘效果也好。清塘后10~15天即可放鱼。 施基肥:消毒后5~7天可注水施基肥,每亩施混合肥(牛、猪。人粪)500~600公斤。也可施绿肥7to~1000公斤。以分散堆施在池边浅水处为好,且每2~3天翻动一次,待充分腐烂后,捞除残渣。㈣亲鱼放养:当水温稳定在烟℃以上时,就可把亲鱼从越冬他转入繁殖他。每亩放500~600尾,体重在250~300克的亲鱼。雌鱼雄鱼比例为1:1或雌鱼略多于雄鱼。雌雄鉴别方法如下:生殖季节摊鱼雄鱼很容易区别,雄鱼的头、背、尾鳍颜色变红,背鳍和尾鳍边缘鲜红色,全身颜色鲜艳美丽。雌鱼则不及雄鱼美丽。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门、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鱼只有2个孔,即*门和泌尿生殖孔,且在一个小圆锥状的白色突起上。 饲养管理:亲鱼下地后要勤施追肥,一般每3~5天,每亩施粪肥50公斤,或绿肥50~IM公斤。同时投喂人工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姜洪、糟类和鱼粉等,鱼用配合饲料更好。投喂量依亲鱼吃食情况而定,以吃饱为度。经常检查,多吃多投。在饲养过程中经常检查雌鱼口腔内是否含卵或池底是否打窝,一但发现有卵,要注意观察,待鱼苗离开母鱼后,及时捕苗饲养,以免亲鱼将鱼苗吃掉。 (二)苗、种培育 鱼池修整:放鱼前应对鱼苗地进行修整,除去四周杂草,平整池底,挖去污泥。鱼池以1~3亩,水深1米左右为度,每亩施150~250公斤基肥。 放养量:一般适当稀养效果为好,具体放养量根据鱼池条件,大小,鱼苗大小而定。一般每亩放养10~15万尾,饲养15天后,体长可达20~30毫米。如果适当稀放鱼体长可达30~50毫米。㈢饲养管理;以施肥繁殖浮游生物为主,保持一定的肥度。后期还应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饲料,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此外还可投喂瓢莎或草浆等青饲料,以促使鱼体迅速生长。 (三)成鱼饲养 池塘放养:由于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耍求不高,农村各种环境都可以饲养,如坑内、小水塘、废沟和稻田等都可以放养。如果饲养管理得当,一般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有些地区饲料丰富还可以密放精养,产量更高。 ①放养时间:由于对温度很敏感,所以要求水温在18℃以上时才能放鱼,否则会冷死,影响成活率,省内一般是5月中旬到6月初都是放养季节。时间太迟(7月)效果不好。 ②放养规格与数量:放养鱼种的规格和数量随条件而不同,也随要求不同而有区别。一般要求规格整齐,放当年鱼苗或越冬鱼种都可以,但以越冬鱼种效果是最好。当水肥、饲料充足,可以适当密放,增产效果好。如放越冬鱼种2,000尾,到9月每亩可生产200~300公斤成鱼,个体重可达150~25o克;如放当年鱼种3,000~5,000尾,9月底亩产可达150~300公斤。此外也有单养的,如水质肥沃,饲料丰富,每亩产量可达600~800公斤。③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经常观察水质的肥瘦,天气情况,鱼的活动,酌情旅追肥,一般每亩施追肥50~800公斤,并投喂足够的人工饲料,投饵量按总鱼体重的2%。前期少投,中后期随鱼着鱼体长 大,水温较高,适当多喂,晴天多喂,雨天少喂,或不喂。 稻田养鱼:近年来各地都有稻田放养尼罗罗非鱼,效果较好。 ①养鱼稻田整理:首先加固田坎,适当加高。在田中开设鱼沟和鱼滔。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设备。 ②放养量:一般在中稻田里放20~30毫米的鱼种,每亩放300~800尾,到9月可收鱼10~35公斤。 ③管理:饲养过程,除晒田外,应保持一定的水位。注意巡查,防止逃鱼。特别注意施放农药。施药时,最好是把水放干,将鱼集中在鱼滔内,并在鱼滔周围筑泥墙,防止农药随水流入,待药失去药性后,再将鱼放回田里。施药(粉剂)时间一般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剂则在10点左右施药最好。下雨前不宜施药,以免流入水中,造成鱼类死亡。 流水养鱼:选择有一定落差的地方,修建鱼池,利用天然水源,养殖罗非鱼,不仅可获得良好效果,而且很经济。鱼池面积大小可随环境条件而定,一般1亩以内为好,要求有一定的流速,使地水能流动,这样可以高度密集放养,只要饲料充足,鱼产量相当可观,一般每亩收鱼0.5~2万公斤,这是一彬③有效的饲养方法。 (四)越冬在省内自然水体中都不能越冬,需要采取人工措施,一般有以下摊。 ㈠温泉越冬:在有温泉的地方,只要有一定的流量,水温20℃以上,就可以修建越冬池。亲鱼池大小一般150~200平方米,水深o.8~1.o米,每天必须投喂人工饲料;鱼种越冬地o.5~1.0亩,入池鱼种规格要整齐,一次投足。每亩放鱼15~20万尾,水温保持在20℃以上,每天投喂a次人工饲料。 ㈡工厂余热水越冬:热电厂和其他工厂每天都有许多热水排出,可就近建越冬地,鱼池大小,以热水量多少而定,水深一般1米最好,水温保持在25℃左右。放养量也随条件有所不同,饲养效果较好,这是一条十分经济而有发展前途的越冬方法。 (五)鱼病防治 在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㈠水霉病:由于转池放养、运输、捕捞或冻伤等原因使鱼体鳞片脱落而受伤,极易感染水霉菌,并曼延而成病。可用孔雀石绿浸洗法有良好疗效,如越冬时发病,水温在20℃左右,用药量为1立方米水体放药6克,先溶解后泼洒。 ㈡小瓜虫病:在越冬池中鱼体常密集在一起,传染很快。可用网密集后用百万分之200~250的冰乙酸浸洗鱼体15分钟,也可用百万分之0.3的孔雀石绿浸洗鱼体,时间的长短根据水温和鱼体的忍受情况而定。 ㈢车轮虫病:由于车轮虫大量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部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常用百万分之0.5的硫酸铜和百分之0.2的硫酸亚铁兑水溶化后全他泼洒,或者用百万分之0.7的硫酸铜溶化后进行全地泼洒。 ㈣锚头蚤病:常因锚头蚤(针虫)寄生在鱼体上所引起的疾病,或由于寄生的锚头蚤而引起的溃烂和脱鳞等现象,细菌则随之而侵入引起并发症而引起死亡。防治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90%的晶体敌百虫0.3克兑水后全池泼洒。求采纳
罗非鱼又叫什么鱼?有哪几种名称?
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吴郭鱼、福寿鱼、金凤鱼。罗非鱼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我国目前养殖罗非鱼的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罗非鱼成鱼养殖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吉丽罗非鱼等。奥尼罗非鱼(图3)是选择具有良好种质优势的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杂交,获得种质优势更加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奥尼鱼雄性率达92%以上,生长速度比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尼罗罗非鱼快11%~24%,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和抗寒力强等优点。奥尼罗非鱼是国内率先杂交选育成功的罗非鱼良种,广泛适合于各类型水体养殖,现在市面上的奥本品系、吉奥品系罗非鱼,均属奥尼品系罗非鱼。奥尼品系罗非鱼更适合于粤西地区水域养殖。奥尼杂交鱼雄性率的高低取决于双亲纯度,双亲越纯,雄性率越高。由于奥尼罗非鱼制种条件、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选择信誉好的良种场购买苗种。在引进鱼种时,一定要对苗种生产单位预先进行考查、了解,确保其生产的奥尼罗非鱼苗种雄性率较高,一般大规模生产上奥尼杂交鱼雄性率要在90%以上。
图3 奥尼罗非鱼
吉富罗非鱼是由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从1988年开始,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取名为“Gift”。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了其F3代,称为吉富鱼。从1996年起,通过选择体形标准、健康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建立选育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经过连续9代选育而成“新吉富”,具有生长快、规格齐、体形好、出肉率高、适应性强、初次性成熟月龄推迟和易辨认(体高,尾鳍条纹典型的个体比例高)等优点。养殖对比证明,比奥尼鱼生长快30%左右,但雄性率低,耐低氧能力相对低。从2002年开始,逐渐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推广养殖。吉富品系罗非鱼适合于珠三角地区或咸淡水水域和淡水水域中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体溶解氧丰富的池塘养殖。
红罗非鱼又称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经多代选育而形成一个新兴的罗非鱼养殖品种,但其子代仍有分离现象,子代中有部分黑色的罗非鱼。红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强,杂食性,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吉丽罗非鱼是以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具高耐盐性的萨罗罗非鱼为父本,正交所得子一代(F1)自繁产生的子二代(F2)。杂食性,能摄食浮游动、植物,捕食池塘中的病虾、死虾,也能摄食人工饲料。在淡水里,“吉丽”不及“新吉富”生长快;但盐度为20时,其生长速度是“新吉富”的1.4倍;盐度为0、15、20及25时,其生长速度是萨罗的3.6~4.1倍。吉丽罗非鱼是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 年12月审定通过的新品种(GS-02-002-2009),经农业部公告推广(第1339号),具备自繁和批量化苗种生产能力,兼具较为理想的耐盐性和生长速度,适合盐度为20~25水体养殖,5~6个月可达500克以上商品鱼规格,口感优于淡水养殖罗非鱼,没有泥腥味,肌肉纤维更富弹性。适宜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地区盐度15~25的池塘中单养,或与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混养。
我国目前养殖罗非鱼的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罗非鱼成鱼养殖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吉丽罗非鱼等。奥尼罗非鱼(图3)是选择具有良好种质优势的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杂交,获得种质优势更加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奥尼鱼雄性率达92%以上,生长速度比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尼罗罗非鱼快11%~24%,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和抗寒力强等优点。奥尼罗非鱼是国内率先杂交选育成功的罗非鱼良种,广泛适合于各类型水体养殖,现在市面上的奥本品系、吉奥品系罗非鱼,均属奥尼品系罗非鱼。奥尼品系罗非鱼更适合于粤西地区水域养殖。奥尼杂交鱼雄性率的高低取决于双亲纯度,双亲越纯,雄性率越高。由于奥尼罗非鱼制种条件、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选择信誉好的良种场购买苗种。在引进鱼种时,一定要对苗种生产单位预先进行考查、了解,确保其生产的奥尼罗非鱼苗种雄性率较高,一般大规模生产上奥尼杂交鱼雄性率要在90%以上。
图3 奥尼罗非鱼
吉富罗非鱼是由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从1988年开始,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取名为“Gift”。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了其F3代,称为吉富鱼。从1996年起,通过选择体形标准、健康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建立选育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经过连续9代选育而成“新吉富”,具有生长快、规格齐、体形好、出肉率高、适应性强、初次性成熟月龄推迟和易辨认(体高,尾鳍条纹典型的个体比例高)等优点。养殖对比证明,比奥尼鱼生长快30%左右,但雄性率低,耐低氧能力相对低。从2002年开始,逐渐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推广养殖。吉富品系罗非鱼适合于珠三角地区或咸淡水水域和淡水水域中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体溶解氧丰富的池塘养殖。
红罗非鱼又称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经多代选育而形成一个新兴的罗非鱼养殖品种,但其子代仍有分离现象,子代中有部分黑色的罗非鱼。红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强,杂食性,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吉丽罗非鱼是以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具高耐盐性的萨罗罗非鱼为父本,正交所得子一代(F1)自繁产生的子二代(F2)。杂食性,能摄食浮游动、植物,捕食池塘中的病虾、死虾,也能摄食人工饲料。在淡水里,“吉丽”不及“新吉富”生长快;但盐度为20时,其生长速度是“新吉富”的1.4倍;盐度为0、15、20及25时,其生长速度是萨罗的3.6~4.1倍。吉丽罗非鱼是全国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 年12月审定通过的新品种(GS-02-002-2009),经农业部公告推广(第1339号),具备自繁和批量化苗种生产能力,兼具较为理想的耐盐性和生长速度,适合盐度为20~25水体养殖,5~6个月可达500克以上商品鱼规格,口感优于淡水养殖罗非鱼,没有泥腥味,肌肉纤维更富弹性。适宜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地区盐度15~25的池塘中单养,或与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混养。
罗非鱼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人工饲养时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
扩展资料:繁殖能力
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
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门、生殖孔和泌尿孔。
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