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鳊鱼养殖常见病气泡病的防治技术


春末夏初,鱼苗[也叫“鱼花”。]和鱼种易发生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鳊鱼对氧饱和度[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除以明度,与彩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最敏感。

1、病因

这种病主要危害鱼苗,其原因有:

(1)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生肥在池塘底部分解放出很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的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气泡在肠内积累较多时,加之硫化氢等对鱼苗有毒,使鱼体上浮,失去下沉的控制力。

(2)水中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如水中含氧量[在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含氧量为21%左右。]达14.4毫克/升,即饱和度为192%时,体长1厘米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水中的氮饱和度达到153%~161%时,也会产生气泡病。

(3)某些**水[**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中含氮过饱和,或有沼气。

(4)人工送气过多。

(5)抽水机的进水管[水管为外套膜的褶,沿此水管含氧和食物的水进入外套腔。]破损,吸入空气。

(6)水流经过拦水坝[拦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筑物。]成为瀑布,落入深水潭,将空气卷入。

2、流行情况

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用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水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人为模仿母鸡孵蛋的行为,制造适宜的环境,对鸡蛋进行孵化。]时,刚孵出的鱼苗常发生气泡病。鳊鱼对氧饱和度最敏感。

3、症状

鱼苗或夏花鱼种肠道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许多小气泡,鳃发白,鳃丝间粘液增加,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游动缓慢、无力、不能正常下沉,造成不能正常摄食,终因力竭,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4、诊断

根据症状以及水质溶氧含量可进行诊断。

5、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①鱼塘中不施放未发酵肥料,要求全部施用发酵过的肥料。

②掌握投饵施肥量[施肥量,是指肥料施用的数量。],不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人工孵化的水源不用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池塘水。

③在运输鱼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勿进行急剧的送氧;用**水时应先经过充分曝气。

(2)治疗方法

①鱼池中发现气泡病时应迅速对发病池进行换水和加注新水,病情轻的能在清水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②每亩用3~5千克的食盐,向有气泡病病鱼的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