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何在高发病率情况下实现亩利润超四千元?


通心社通讯员曾剑强唐高强凌空王浩丞

茂名[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南中国美丽滨海城市,中国北部湾城市群规划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东省最大的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罗非鱼之都”的美誉,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该地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粤西[粤西,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地区罗非鱼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以立体养殖模式为主,主要为鱼猪或鱼鸭混养,猪粪或鸭粪直接排塘,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的沉积可能导致水体过肥,水体环境变化快,可控性较低,容易造成水体发黑,水体中氨氮、亚盐偏高等情况,同时也导致病原体容易滋生。

今年,随着该地区罗非养殖总量的持续扩大和出口罗非磺胺残留风波等多方面的影响,罗非鱼行情持续低迷,塘头价一度降至冰点。同时,大量的有机质排塘也使许多罗非鱼养殖池塘投料率低,或者不投料,特别是前期罗非鱼鱼种规格偏小时。今年罗非鱼行情价格低迷,养殖户更是如此。同时,粤西地区是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病的主要多发区域,由于今年夏季持续高温,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较往年更加严重,达到九成左右,且从苗种到成鱼各阶段的罗非鱼都有发病。

化州市丽岗镇养殖户曾水生是茂名通威重点养殖户之一,其养殖池塘主要为鱼猪混养模式。在鱼苗塘标粗时就开始投喂通威苗种饲料,每日投喂三餐,5月份过塘到大塘后,曾老板全程使用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治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他不断运用该技术对水质环境进行改良,同时加强鱼体内服。

通威技术人员和项目组[项目组(task for ce structure)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把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和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组织在一起的组织形式。]人员现场开展工作

今年六月中下旬,茂名地区相继爆发罗非鱼链球菌病,且发病情况较为严重,有些养殖池塘高峰期死亡几百尾、甚至千余尾,不易控制。七月初的时候,受台风及连续高温天气影响,曾老板的罗非鱼也开始出现死亡,不过曾老板在坚持应用综合防控技术后,死亡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曾老板曾经说道:“我的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虽然在发病死鱼,但周围好些老板都比我的塘口死亡还要厉害,有些鱼塘一天死几百尾,料也不愿意投了,我这口鱼塘还是可控的”。

据统计,今年茂名整体发病率在90%,项目组**的对照塘死亡率都在15%左右,有些甚至在百分之二十多。今年10月份,曾老板鱼塘陆续出鱼,据计算,这一批鱼的亩利润达到了4045元。

示范点与对照点养殖情况及发病情况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工作站[工作站是一种高端的通用微型计算机。](粤西站)实验室

通威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治技术项目组人员通过每月**检测曾老板鱼塘发现,曾老板的鱼塘比抽检的未使用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治技术养殖户的罗非抗病能力要高很多,并在链球菌病爆发时期已达到了较好的抗病水平。

据了解,为了给市场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动力,罗非鱼联合攻关项目组结合粤西地区“只有一条鱼”的实际情况,依托已建设的罗非鱼链球菌疾病防控中心——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工作站(粤西站)、茂名镇盛镇的365基地,为业务人员提供实践操作培训和链球菌防控相关技能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壮大市场人员的科技实力。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