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后,气温反常,黄颡鱼等无鳞的底层鱼类的病害,以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规模性爆发,大量死亡的情况居多。其主要引发原因在于:天气反复大,高温却伴随冷空气,加上间歇性[《间歇性》是戴梦梦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专辑《dreams come true》,由卢苇填词,龚焕荣谱曲。]雨水多。天气反常及间歇性雨水造成上层水降温下沉,从而导致上下层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对流,水体底层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中的厌氧性细菌[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得以散布水体,继而使厌氧性细菌在底质差有机质多的水体中迅速占优势[基本解释 具有优越地位;占主导地位 北美的艾灌丛在这里占优势 ...],破坏水体中厌氧性细菌和耗氧性细菌平衡。而鱼体的机体也是属于厌氧性环境。这样原本生活在水底层有机质中的厌氧性细菌在机体中大量繁殖,很快就引发出血、烂鳃、赤皮烂身等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以出血、烂鳃等症状并发。鱼感染厌氧性细菌后12个小时体内细菌数量达到极限即会死亡,再者随着气温的突然变化,鱼体应激大。
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鱼吃食减慢,严重时甚至不吃食。离群在池塘边游走或打转,有些悬垂于表层水体,只露出头(当地称“上吊病”),该病感染快,死亡率也很高。病鱼体表发黄,粘液增多,头部出血,眼球突出,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下颚发红,部分鱼躯体有点状出血。
面对秋老虎的来袭,要如何尽可能避免或者是减少类似情况发生了?
首先,鱼塘要提前调水改底,并且平时做好保健预防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这样的悲剧。调水改底的话可以使用净水产品净水5天以上;接着使用含枯草芽孢杆菌、底部增氧等改底产品,分解掉底部和水体中的有机质,这样让厌氧菌失去生存的根基。另外内服护肝类产品及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使内脏团有益菌占优势,同时提高鱼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一旦爆发这样的病害鱼的死亡量都会很大,且持续时间长。使用传统的对水体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杀菌方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在对水体消毒后,次日死亡量增加。这样的大规模出血病爆发后,一般大部分鱼已经感染了厌氧性细菌,或者已经不再摄食了。这个时候直接使用消毒产品对水体消毒,会破坏鱼体和水体之间本身存在的菌态平衡。当使用消毒产品后把水体中的菌短时间内全部消灭,鱼体中的厌氧性细菌因为失去了水体中有益菌的平衡抑制,而大量繁殖。造成鱼体机体被破坏,本来还尚有机会挽救的鱼也很快就死掉了。因此,这里的消毒工作要把握好。
爆发出血病的鱼塘,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因此调水也是很关键。
第一步:降低氨氮亚盐对其危害,减少应激
首先全塘使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氨氮亚盐的毒性,接着使用增氧剂和分解类的菌制剂分解池塘中的粪便和底部有机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和繁殖。对于氨氮、亚盐过高的池塘,使用化学类改底产品,建议适当增加用量。
第二步:内服减少鱼体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数量,增强免疫力
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从鱼的表观症状和解剖结果来看,细菌已经感染到了鱼的体内,造成部分**败坏,所以需要先将鱼体内的有毒细菌**,增强鱼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拌料内服质量较好的VC和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以及具有解毒效果的中草药3到5天,杀灭鱼体中的细菌至于抗生素能不用尽量不用,喂料时投喂量要适当的减半,投喂时观察鱼的吃食情况。
在内服VC和聚维酮碘上有几点要注意:首先当然是产品质量;其次拌料阶段不可以接触金属容器;第三、拌料后尽快投喂,预防聚维酮碘挥发;第四、由于刚投喂时鱼吃料情况差,需要控制拌料量。
第三步:池塘水体和底部杀菌,减少病原菌数量
内服药物后,先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即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出血病。可以搭配一些温和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尽量不用**性太强的药物。
总之,在疾病高发期的季节,要加强预防措施,勤巡塘,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