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是以产单胞菌为主,包括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感染而引起,此病在鳖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随着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的增加,特别是人工控温养鳖场,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机率一般可达50%,死亡率有时上升到10%以上,患病鳖即使不死亡,生长也受到影响,外观难看,甚至失去商品价值。腐皮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能导致疖疮、穿孔等并发病的发生。
腐皮病的致病原因可能是:①鳖相互搏斗咬伤后,或机械损伤鳖的皮肤后细菌感染所致;②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环境恶化,尤其是鳖缺少晒背环境;③养殖密度过大,经常吃**变质饲料等。
1.诊断
腐皮病很容易辨认,患病鳖的旧肢、颈部[颈部(neck),也等同于颈,多节绦虫之头节中,具各种固着器(吸盘、吸叶等),固着在宿主的消化管壁上的部分,称为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烂坏死,形成溃疡甚至脱落,病重者颈部肌肉外露或四肢骨[四肢骨是指人体中除80块中轴骨外的骨骼。]露出,脚爪脱落,解剖可见病鳖肝脏、胰脏病变,肠道充血,口腔、咽喉出血、发炎。
2.防治
①稚、幼鳖放养密度保持在每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50只以下或2.5千克以内,严格控制养殖密度;②保持池水清洁,每周每立方米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20~50克全池泼洒可起到预防作用;③发病季节前投喂磺胺胍药饵,按每千克鳖用药0.2克,第2~6天药量减半;④每千克鳖用0.1克四环素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次,同时每立方米用40克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洗浴2~3天,外消毒配合内服药,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