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较高时,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体表[(1).仪表。]的粘液[又称黏液。]代谢由于高温而更加迅速,黄鳝的体温也随之骤增,引发“发烧”病。
【流行】在炎热夏季水温较高时,或运输途中[杨炯因从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征讨武则天而受株连,于公元685年(垂拱元年),被贬为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司法参军。]黄鳝的密度很大,而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很小,黄鳝因自我调节[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而分泌出大量粘液,此时细菌极易孳长和大量繁殖,它们在分解其中有机物的同时同样放出高热,最易发生此病。
【症状】全池黄鳝离*而出,极度不安地在池内窜游,黄鳝的头部肿胀,游泳姿态似神经质[神经质症(Nervous)是在神经质性格基础上产生的。],有时(特别是在高密度运输途中)会相互缠绕,体表的粘液脱落,会引起大批死亡。
【预防】(1)注意夏季遮荫、换水,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止水温骤升;(2)搭配一些泥鳅混养,它们不仅能消除部分残饵,协助黄鳝解结,同时由于它们的上下窜游的习性起到搅水作用,可帮助改善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治疗】(1)该病发生时,可更换池水,但不能太急,同时向池中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长效粒粒氧”或“富氧”增加水中溶氧;第二天用“黄鳝上草停”等泼洒,隔两天再用一次。(2)用“灭虫精2号”全池泼洒可迅速缓解病情;(3)长途运输可以每隔24小时按每升水体1.2万国际单位加入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