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今天河蟹进入到最后的育肥养成阶段。根据市场规律,提早将河蟹育肥销售,错开上市高峰期会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做好育肥工作还能进一步提升河蟹的饱满度、外观品相及口味质量。
1、增加动物性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的投喂比例。在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要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一般要求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动物性饵料采用优质的冰鲜小鱼,投喂时应解冻后宜加入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及Vc再行投喂,一般投喂次数分为早晚两次,必要时可以增加投喂次数,晚上投喂量占到全天数量的60-70%,投喂量以投喂后2-3小时后基本吃完为宜。
2、清除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根据实践经验表明池塘中的水草占比和河蟹“上岸”时间早晚成反比,就是说池塘水草越多越丰盛,河蟹会久居水体中而不爬上岸。所以在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完成后,就应该开始根据塘口的自身条件逐渐清除池塘水草,从而提高河蟹活动量[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并早日“上岸”,方便捕捞上市。清除水草过程中要避免引起水质的变化,每隔3-5天施用生物改水剂和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调控水质和底质。
3、做好增氧工作。随着养殖对象的逐步长成,对溶氧的需求以及排泄物也日益增多,这无疑使得池塘中必须增加溶氧。每天坚持开启增氧设备3-4小时,保证池塘水体溶氧充足,以促进河蟹的新陈代谢。
4、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特别是增氧底改。南京地区会有“秋老虎[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的气候出现,在这种天气中,水体压力很大,水相、藻相平衡很容易被打破。要定期使用“复合芽孢杆菌”配合增氧型底质改良剂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使得河蟹底板干净白皙,体表光亮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