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不翻倍或者翻倍率小一般都是综合因素导致的


河蟹前三壳的好趋势造就了今年大规格生长曲线,笔者走访养殖户的时候,在三壳结束的时候平打1.1两,放苗时可是80头(1斤80只),按照这个翻倍率[倍率(Override),使操作者在加工期间能够修改速度的编程值(例如,进给率、主轴转速等)的手工控制功能。]五壳结束那不得平打四两的大蟹,但是事与愿违,四壳快结束时平打1.3两,四壳的翻倍率去哪里了,许多塘口不注意很容易忽略四壳,到最后河蟹比别人要小一个规格。

当河蟹出现不翻倍或者是翻倍率小一般都是综合因素。其主要是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溶氧、钙镁等矿物质含量[含量 [hánliàng]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量 如:含金量,含铅量,含锌量等。]、自身营养积累[(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外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温度是四壳的一大要点,今年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进入时间比较早,而且一直持续在37℃以上,直接导致摊面水体积温过高,河蟹在生理上耐寒不耐热,在30多的高温下,直接延迟脱壳[在一些计算机软件里有一段专门负责保护软件不被非法修改或反编译的程序。],高温导致河蟹免疫力和活力大幅度下降,根本没有能力脱壳。更别说大量蜕壳出现了,在环沟里温度虽然低,但是没有隐蔽物,而且水深溶氧不高,底部环境差以及水压相对较大,实现环沟脱壳也是天方夜谭。

(上图摊面水底50cm的水温)

养殖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外重溶氧,调节水质,内重营养,增强体质。而高温直接导致水体载氧能力下降,其内重营养方面来说,养殖户使用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相差无几,在这方面悬出在饲料方面不大,而外界营养悬出比较大,例如水体钙镁含量。

钙含量是个关键性的因素,河蟹对钙的需求到底是脱壳所需?还是脱前积累?其两者说法各有依据,但是笔者认为两者都对,对是因为需要了解河蟹本身的生理特性,首先钙是脱前积累,河蟹脱壳行为都是体内激素支配,其河蟹在脱壳前期把自身所需要90%钙积累到位,才会在体内释放脱壳素,视环境进行脱壳,河蟹脱壳所需要钙质有60%以上由体内和饲料提供,剩下则有河蟹通过腮和表皮进行水体吸收积累和脱壳时的水体补充,而如果水体钙含量一直在100左右,水体高含量的钙会加快河蟹对钙的积累,使河蟹进行提前脱壳,争取河蟹在高温来临前完成大量脱壳。而实际养殖过程中经过水体水草等吸收现在以北方黄墩地区为例钙含量多在40到60mg/l,普遍偏低这就直接导致河蟹钙积累延迟最后碰上高温。

其次是外界环境,这个时候经历了高温,水草出现不同程度的**,特别是经历了高温许多家蓝藻已经起来了,这个时候伊乐藻沉入底部在蓝藻覆盖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造成底部溶氧低,有害物质多,特别是大量有机物质的积累。

现在关键是:
1、改良水体环境,使用**性底改(全效底改片)提高水体**还原电位,降低水底温度。
2、提高水体钙含量(补钙素一袋15亩地)。
3、消毒与营养并重(弧菌天敌+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
争取在立秋前把四壳脱完,提高河蟹翻倍率,保证五壳时间增加产量。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