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豆粕型饲料养殖淡水白鲳

美国大豆协会(ASA)与南京市[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江浦县[江浦县(已撤销)位于南京市西部、长江以北,是南京原下辖的五个郊县之一,全县下辖7个镇,总面积737.33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29.9万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浦鱼种场、江苏省[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NEC)合作,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池塘淡水白鲳[白鲳属白鲳科,为经济鱼类,栖息深度在10-30公尺左右,体近圆形,侧扁而高,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32/6大豆最大化[每个经济主体都要最大化某些东西,但是因为主体的不同,所要求最大化的东西不同。]饲料及其80∶20池塘养殖模式,将大规格淡水白鲳鱼种养成商品鱼的生长和经济性能。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鱼种场的3口平均4.0亩(0.27公顷)的渔池内进行。渔池的平均水深约为1.5米。所有池塘都配备了换水和增氧设备。每个渔池池底清洁,无有机物。
  
  试验用淡水白鲳规格149克/尾,由南京市江浦县鱼种场生产。鱼种于2004年6月初下塘,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800尾/亩(或1200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1500尾/公顷)。3口渔池中放养的鱼种大小年龄一致。养殖的目标规格为500克/尾。
  
  淡水白鲳投喂美国大豆协会的32/6全植物蛋白膨化浮性颗粒成鱼饲料[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表1)。该饲料由美国大豆协会配方,配方时最大化利用了去皮豆粕,饲料由福建省厦门市福寿饲料厂生产。养殖鱼类一日投喂2次,每次均投喂至饱食,同时3口池塘每次投饲量相同。
  
  养殖试验的日常管理参照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进行。在每月的同一天对所有渔池打样一次。试验结束时,全部渔池干池,计数和称重全部青鱼和白鲢,并据此计算平均鱼体重、毛产量和净产量、饲料转化率[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转化的百分率或分率,转化物是针对反应物而言的。]和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在试验期间记录下投入的各项养殖成本,待试验结束时计算净收入[净收入(英文名: Net Income (NI)) 一名人士或一家公司的盈利总额,即总收入扣除业务成本、税款及其他开支以后的个人或公司行号的所得或收入余额。]和投资回报率[总的回报率可分为股利收入部分和价格变动部分:总回报率:r = (收入/最初投资 + 价格变动/最初投资)*100% = (收入+价格变动)/最初投资*100%。](ROI)。
  
  结果自2004年6月3日至7月26日,淡水白鲳共养了54天,从149g/尾长至平均628g/尾(表2)。养殖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淡水白鲳496千克/亩(7440千克/公顷)和白鲢108千克/亩(1620千克/公顷)(表2)。淡水白鲳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8.7%和100%。淡水白鲳对32/6大豆最大化饲料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12∶1。收获的淡水白鲳规格一致,色彩鲜艳,体形匀称。
  
  生产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为人民币[CNY,是人民币(Chinese Yuan)的代码,是ISO分配给中国的币种表示符号。]4.59元(0.56美元)。按淡水白鲳在当地的市场价人民币8.8元/千克(或1.07美元/千克)和鲢鱼4.3元/千克(或0.52美元/千克)计,54天养殖周期的净收入为人民币1809元/亩(3285美元/公顷)。3个试验池养殖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59.9%。
  
  小结与结论用32/6豆粕型饲料和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养殖,淡水白鲳展示了优异的生长性能和高效饲料转化效率。仅在54天内淡水白鲳就从放养时的149克长至了628克,比目标商品规格500克超过了25%,从而证明了用大豆饲料养殖淡水白鲳的巨大潜力。
  
  养殖展示出的短的养殖周期表明淡水白鲳能够在中国温带地区的池塘内一个生产季节生产两茬。即在2年的养殖周期的第一年,生产出150克的淡水白鲳大规格鱼种,然后放养此150克的大规格鱼种,以55天为一个养殖周期,能有2次收获,间隔的10天可以进行第一茬的收获,并为第二茬的养殖做好准备。这样的生产周期可以在中国中部地区从6月1日至9月30日的较短时间内完成。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