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期黄鳝的病害防治技术


在夏季气温可高达35~42℃,夏天阳光的曝晒很容易将池水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升高到28℃以上,甚至可达38℃以上,水温高,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吃食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易恶化,含氧量[在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含氧量为21%左右。]也由此而降低,黄鳝容易因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而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如果不做好黄鳝病害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黄鳝会因环境**引起死亡。

1、防止缺氧

水中的含氧量是跟水温成反比的,水温越高,含氧量越低,所以夏季池水中常处于低氧[低氧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低于空气当中20.9%的氧气浓度;任何一种生理性氧量不足或组织需氧量不足的状态。]状态。黄鳝虽然耐低氧,但过于缺氧时也会引起浮头,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防止缺氧的办法有:一是注入新鲜而又清洁的冷水,但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而引起黄鳝浮头;二是在鳝池中混养一定量的泥鳅;三是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何发现浮头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确保黄鳝安全地度过夏天。

2、发烧病

由于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防治时可冲入新水[新水,读音(xīn shuǐ),汉语词语,一般是指新汲之水或春水。]并投放少量泥鳅。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同时用0.07%的硫酸铜溶液按每平方米50毫升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

3、昏迷病

此病在炎热季节发病较多。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4、腐皮病

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成椭圆形大上不一的红斑和紫斑,尤以腹部两侧居多,重者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病鳝疲弱,漂浮水面而死。治疗一般采取调节水质和药物投喂相结合的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剂(有效氯[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为消毒剂时)中**能力相当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30%)1克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亦可将漂**直接涂于伤口上。

5、寄生虫病

主要是毛细线虫成虫侵入黄鳝肠道而引起,造成肠壁粘膜组织损坏,致使其它病菌侵入肠道,外观黄鳝腹部膨胀、不摄食最后日益清疲而死。防治方法是用晶体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内服杀虫,按每50公斤鳝鱼用5克90%的晶体敌百虫拌入1.5公斤豆饼粉制成绿豆状药饲喂鳝,连续3~5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