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湖北地区普遍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今年温度相比去年也不遑多让,持续高温造成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上升快,甚至超过河蟹的最适生长温度,严重影响河蟹摄食,也导致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活力[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变差,这给养殖带来不小的考验,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本文针对近期连续高温,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应如何管理提供些建议,希望能给各位养殖朋友一些帮助。

1、保证池塘深水位

前些日子,利洋水产技术员在跑塘时,通过检测,大多池塘底部温度达33-35℃,表层更是高达36-38℃。本地区许多养殖朋友的池塘平均水位只有60-80公分,水位浅、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高,阳光直射池底,水体温度迅速上升,持续高温导致河蟹夜晚大量上草、爬边。

因此,高温期管理首要工作是让池塘降温,防止水温过高。建议:无草池塘水位加至1.2米以上,有草的池塘水位加至1米以上,较深水位可以有效降低底部温度,避免因底部的温度过高,影响河蟹正常摄食和生长活动。加水后及时使用利洋“碧水安”解毒稳水,减少水变,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每周冲水2-3次维持水深,降低水温。

2、减少冰鲜鱼及高蛋白饲料投喂

水温高,冰鱼在底部容易变质、腐烂、发臭后滋生病菌,加重池塘耗氧,败坏水质和底质,此外高温天河蟹吃料慢且少,一般在晚上降水温后才开始活动摄食,这也增加冰鱼在水中的腐坏时间。建议:减少冰鱼的投喂比例,以饲料为主,粗粮为辅;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喂食,早晚各投喂一次,时间在上午7点之前和晚上6点以后;观察食台吃食情况,避免饵料或饲料的浪费。

3、多增氧[ ...]

大多数养殖朋友认为河蟹不上草、不爬坡的池塘就不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其实不然,高温期物质转化快,微生物繁殖快,池塘残饵、粪便发酵,底泥耗氧物质多,这些都会加剧耗氧,此外高温氧气溶解度降低,饱和度[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除以明度,与彩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升高,夜晚降温时溶氧饱和度急剧降低,加上水草和藻类的呼吸作用,许多池塘到后半夜缺氧尤为明显。建议:高温期延长增氧机增氧时间,夜晚10点打开增氧设备直到次日太阳出来为止;家中常备“氧速保”等增氧药物预防缺氧,减少变天或风向转变时出现缺氧“泛塘”的概率;夜晚底热、河蟹出现爬坡现象的池塘可连续两天使用“底加氧”增氧解毒,降底热,促进河蟹摄食。

溶氧充足的池塘,河蟹产量高,饵料利用率高,发病死伤少,增氧还可以促进河蟹吃食,减少高温爬坡上草。


4、水草管理

进入高温后许多池塘的各种水草活力开始变差,出现挂脏、长刚毛藻等现象。伊乐藻(吃不败)不耐高温,容易上浮、腐烂;“灯笼泡”对水质和溶氧要求较高。建议:及时捞出活力差的水草,草厚的池塘多开通风沟,避免底部缺氧“烧根”;用插竹杆或围网固定水草,可有效减轻水草腐烂状况;水浑的池塘,适当加食,并连续两天用“氧速保+底加氧”**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保持水体透明度;水草活力差时,补充“活力碳+利菌多”,调水保草,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防止蓝藻暴发。


5、定期解毒、改底、补菌

高温期水草活力差,部分水草和青苔开始腐烂,藻类容易老化,池塘净化能力弱,有机碎屑多,水体不稳定,随着投喂量增加,底质开始恶化。河蟹五壳陆续开始,为给河蟹营造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建议:定期7天使用“碧水安”解毒调水补碳,稳定水质;配合“底居安”改底,分解残饵粪便,防臭底;此外经常泼洒“利生多”(光合细菌)、“利菌多”(EM菌)调水,分解有机质,稳定水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