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培育中华绒螯蟹幼蟹


培育幼蟹的土池最好是新挖的,面积0.5—1亩为宜,水深1—1.5米,池底为硬质,池埂坚实不漏水,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用钙塑板等材料建好防逃墙。如用老的池塘则要整修清淤,夯实池埂。用水泥池作为幼蟹培育池,面积5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壁要抹光滑,四角砌成圆孤形,池顶出檐以防逃,并要建好进排水管道。
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10天,用生石灰等药物清池消毒、杀灭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是由数量多而导致圈养动物和栽培作物、花卉、苗木受到重大损害的生物。]。进水口要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封住以防进水时带进有害生物。为了使蟹苗放养后能吃到适口的天然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在放苗前3—5天,每亩施发酵腐熟的牛粪150公斤左右,用以培养轮虫、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等。还要在池内放养适量的浮萍、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等,为蟹苗和幼蟹准备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蟹苗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视池子条件、管理水平、饵料状况以及要求幼蟹出池达到的规格而定。一般亩放2—3公斤,如池子条件较好、饵料充足、饲养管理水平高,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水泥池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蟹苗放养后,要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使蟹苗、幼蟹吃饱、吃好,促进脱壳生长。
投喂饵料的营养组成,要根据幼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搭配。开始几天可投喂蛋黄浆、豆饼浆、鱼虾浆等。蟹苗脱壳**为幼蟹后,可将小杂鱼、豆饼、菜饼等饲料做成浆糊状,并适当增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饵料的投喂要多设食台。投均匀,避免幼蟹争食。每天上午八、九点和傍晚前后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蟹体重的100—150%灵活掌握,并根据吃食、天气、水质状况适时调整。要搞好水质管理,按时换水,保持池水新鲜,溶氧在40毫克/升以上,还要注意防止敌害,及时杀灭青蛙、水蛇、水老鼠等,以提高幼蟹的成活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