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稻将是大势所趋


养蛙的朋友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笔小算盘,盘算着如何赚更多的钱。

一般来说精养青蛙,如果按一亩地可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1000公斤青蛙,以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计算,一亩有3万元的产值,再加上还可同时生产些无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和绿色水产品,一亩产值可达3.5万元,属于高效生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农业。据测算,露天养殖建蛙场和青蛙饲料(从蝌蚪到成蛙)每亩投入仅需1.5万—2万元。

可是以上都是理想状态下,生活有太多的可能性。。。

随着青蛙养殖产业的迅速扩大,青蛙的价格随季节和市场行情变化剧烈。据调查,2015年青蛙的塘边价达到了50元/公斤,2016年7月亦保持在此价位,但随着青蛙大量上市,2016年下半年价格一路走低,塘边价降至25—30元/公斤。2017年春节期间则回升至50元/公斤左右。要维持青蛙市场的稳定,一方面需要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另一方面则需开展青蛙产品的深加工,比如开发蛙油、熟食产品等提升效益[效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ào yì,意思是指效果与利益,也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

如果你还只单单养蛙你就OUT了!稻蛙作为养殖青蛙的新模式[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当中,在同一块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中既能种稻也能养青蛙,实现稻蛙双丰收;养殖环境优越,只需要开挖水沟田间设施保持水温稳定既可以进行青蛙养殖,此外水中溶解氧充足,水经常流动交换;稻田里的青蛙可以吃掉田中害虫,水稻不用打农药,蛙的粪便可以给水稻提供营养,不用施化肥,有利于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青蛙在稻田里不停行动、觅食,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可供应丰富多样的产品,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推广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稻蛙共作模式符合“双水双绿”种养体系,是贯彻落实习总**“三农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生态建设的刚性要求。

那我们再来看看蛙稻效益究竟如何?

效益比较:
青蛙亩产3000斤左右,按75%存活率计算,实际交易有2250斤蛙,平均按20元/斤计算,销售收入45000元,减去人工、饲料和设施等成本约16800元,卖蛙收入达28200元;
水稻种植面积50%左右,一般亩产300公斤,按50%出米率,亩产大米[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150公斤,平均按10元/公斤计算,每亩卖米收入1500元,减去栽种收等人工和种子等投入成本360元,大米效益1140元。
两项收益近30000元。
当然依旧是理想状态下,现在的蛙稻的种养还很不完善,养殖方法也没有统一标准,这就还需要我们各位蛙友们不断努力啦!早日实现理想的目标!

蛙稻效益优

1.生态效益
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中,青蛙对稻田常见的以稻飞虱[稻飞虱,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为主的害虫种群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如一般田块对稻飞虱的防治一年要使用4-5次农药,而蛙稻生态种养田块无需进行防治,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达到了生态防治的目的。此外,蛙稻生态种养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稍弱,可视发生程度进行挑治,并尽量避免施用化学杀虫剂。

2.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蛙稻生态种养的大米售价相对与普通大米可提高2-3倍,经济效益可观。同时,若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可考虑投放养殖体型更大的“美国青蛙”、“虎纹蛙”等种类,以迎合市场需求,每亩可再增收蛙类养殖收益近1千元。

现存问题

1.技术问题
主要表现在:(1)由于缺乏对蛙、稻品种的了解和种养密度的选择问题,造成蛙与蛙之间、稻与稻之间的食物、空间、养分等资源的竞争关系,导致减产减收。(2)忽略了蛙沟的消毒、蛙沟水质的管理,造成水质过肥,导致蛙病害的发生。(3)为了让青蛙看起来更肥、更健壮及预防蛙病的发生,在投放的饲料中添加了激素或抗生素等,造成蛙的排泄物中带有这些**物质,影响了大米品质。
这些问题都需要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人员在今后通力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试验研究予以解决。


2.生产模式问题
主要表现在:(1)蛙稻生态种养模式缺乏规模化、产业化。将稻蛙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到零散的一家一户,技术上较难实行,不仅不便于日常生产管理,还会大大提高单位生产成本。(2)宣传力度不够。该技术模式知名度小,对其宣传力度不够。(3)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不稳定。采用该生产模式,存在蛙苗、稻种去哪儿买?买什么品种?买什么饲料、肥料和药剂?收获后卖给谁?价钱如何?等一系列问题,说明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缺乏系统的产业链。(4)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缺乏具体的生产标准及验证指标,无法合法地证明蛙稻米是真正绿色安全的食品,值得大家花高价格购买。稻米进入市场后,消费者也无法依据任何认证指标来判断自己买的是否是正宗的蛙稻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