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的生存温度在15℃~37℃,而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热)最低温度。]在10℃以下,南方地区地处热带与**带边缘,冬季[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平均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在15℃以上,偶有冷空气侵入,气温骤降也是相对短暂现象,而且水温降至罗非鱼致死温度(10℃以下)的现象极少发生,这就为罗非鱼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冬季,许多地方还是发生较大规模的鱼病和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情况。本文就其冬季发病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死亡原因。进入冬季,罗非鱼的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2~3天后,当气温又有所回升之时,其损失情况也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量死亡,有些则是连续几天不断有死亡发生。对病鱼进行检查,外观上,鱼体色暗淡而少光泽,体形瘦弱;眼球突出,眼球晶体混浊发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现象,但鱼鳍、鱼鳃无异常症状,体表无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寄生。解剖检查,可见鱼腹内充水,肝脏有病变,多为**、淡**,并有肿大和脂肪块,以上症状皆出现于所检查的病鱼,只是由于病情轻重不同而表现稍有差异。因此,排除为寄生虫和**病,可初步确定鱼患的是同一种细菌病或营养性疾病。
那么,冬季气温和气候状况下,为何会出现罗非鱼大面积、大规模的死亡情况,而且死亡的出现大多发生在气温由冷转热以后?国外有关资料证实,水温、盐分、溶氧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或多或少对饲养鱼类有****。另外,其他有关资料也表明,当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中缺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E、B_1、B_2及锌元素时,易诱发鱼病,其症状与上述症状基本相似,可以确定为因营养缺乏而致病。我们应注意:除了致死温度外,还有生存温度左右鱼的生长。在生存温度下限时,尽管鱼不会立即致死,但罗非鱼活动缓慢,基本停止摄食。所以,在气温骤降期,鱼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积累量迅速下降,当天气转暖,罗非鱼生命活动渐趋活跃,但由于体内营养素不足而无法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且此时病原细菌也随着温度升高而渐趋活跃,罗非鱼因营养不足导致肝肾损坏,鱼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下降,继而感染病原菌,造成鱼发病死亡。因此,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特别是维生素及无机盐[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旧称矿物质,在生物细胞内一般只占鲜重的1%至1.5%,目前人体已经发现20余种,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Fe、锌Zn、硒Se、钼Mo、氟F、铬Cr、钴Co、碘I等。]类在鱼体内积累量的减少,是造成冬季罗非鱼死亡的重要原因。
二、防治措施。我们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要使罗非鱼在冬季不发病死亡而安全越冬,应立足于保证鱼摄取营养的全面与平衡,提高鱼体内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的积累。同时,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注意作水体消毒,减少细菌侵入鱼体的机会。
1.投喂全价[国债的含息价格,等于净值+应计利息额。]饲料:投喂全价饲料,这是保证鱼类摄取全面营养的基础,只有摄入全价饲料,才能使鱼体内维生素及无机盐积累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即使是因气温下降影响鱼摄食量,但因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积累充分,也能顺利渡过冬季“难关”。目前,由于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升;而鱼价平稳,甚至下降,致使利润大幅下跌,许多养鱼者不愿用好饲料,或用不起好饲料。因此,所用饲料中蛋白含量偏低,蛋白与能量比例不平衡,并且缺乏多种维生素,导致养成“脂肪(肝)鱼”。而脂肪(肝)鱼抗病害和抗应激能力差,易在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给养鱼业带来巨大损失;而投喂全价饲料,虽成本高一些,但饲料系数低,而且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丰富且充分,鱼体质强,因此死亡率低。另外,有资料表明,越冬期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正常养殖无太大差异,而对脂肪及维生素的需求量与正常养殖对比差异甚大。因此,越冬前一个月应在饲料中加入1%左右的鱼油或植物油。同时,适当加入品质好的“**素”,增加鱼体脂肪、维生素积累量,有利于罗非鱼安全越冬。
2.保持良好水质:由于鱼营养**,易导致病原细菌侵袭而得病,如水霉病、溃烂病等。此外,在低温环境,也容易被寄生虫寄生,如小瓜虫病、科管虫病、车轮虫病等。因此,必须定期作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预防疾病。常用水体消毒剂有生石灰、强氯精、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和硫酸亚铁[蓝绿色单斜结晶或颗粒,无气味。]合剂(5:2),对于池塘养殖,采用全池泼洒消毒,使用量分别为20×10~(-6)、0.3×10~(-6)、0.7×10~(-6),每10天使用一种,轮换使用。当水温在15℃以下,易流行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或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进行全池泼洒,使用剂量为0.2×10~(-6)和4×10~(-6)。对于网箱养殖,则采用挂瓶、挂袋或挂篓法预防鱼病。所用药物为漂**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一般每天每个网箱挂瓶(袋或篓)3~6只,每只装药100~150克,每日2次,每次连续2天,轮换使用。此外,冬季应特别注意水中溶氧,定期开增氧机,1月份以前每天开机30分钟左右;1月份以后,每天开机4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