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鲟鱼[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充分利用鲟鱼这一宝贵物种资源,及较高的经济价值优势,建立现代化人工养鲟场是可行的。拟建鲟鱼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要有长远规划,并考虑是否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不应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鲟鱼场址的选择
对拟建鲟鱼人工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水源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水量充沛、水质未受污染的水源是选择鲟鱼养殖场场址最基本的条件。良好的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泉水及**井水均可作为鲟鱼养殖用水。鲟鱼养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丰富在6毫克/升以上。以水量丰富且能自动流入鱼池为佳,水源的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也是鱼场选择场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北方需考虑冬季提升水温问题。温泉水或温流水水源水温不宜超过26℃,超过26℃水温并低于28℃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鲟鱼的生长。尽管鲟鱼是一种广温性鱼类,但其在水温18~24℃间有一良好的生长速度。尤其是在苗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阶段,水温对其很重要,太低(<13℃)或太高(>26℃)均影响鲟鱼正常生长发育。
2.交通运输
鱼场场地应先选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交通方便,有利于鲟鱼苗种、商品鱼及饲料的运输。
3.利用已兴建的养殖场
国内有许多空闲虹鳟养殖场和鳗鱼养殖场等,其中大多数是工厂化养殖场,设备齐全,用来发展鲟鱼养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综合因素
鱼场地处经济中心(附近)或距鲟鱼销售市场距离近而且鱼场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均是建场选址的重要指标。依靠水库、湖泊可发展鲟鱼网箱养殖。
二、鲟鱼养殖场建场规划与建设
1.鲟鱼养殖场规划
拟建一鲟鱼养殖场,需建苗种培育车间[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生产行政管理的一级组织。],鲟鱼养殖车间,饵料培育池,饲料生产车间,有必要可建蓄水塔、净化处理蓄水池[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还要准备兴建后备亲鱼培育池。
2.鱼池系统
鲟鱼养殖池分苗种培育池、商品鱼养殖池和亲鱼培育池。
(1)苗种培育池
有圆形和长方形的。其结构有水泥混凝土构造和玻璃钢制两种,面积一般为3~6平方米,可注水深0.8米,水位可控制。以喷淋注水和溢排水为好。
鲟鱼苗种阶段要求池壁光滑,因而水泥池应进行压光处理或贴瓷砖。
(2)商品鲟鱼养殖池
工厂化鲟鱼商品鱼养殖池一般为水泥池,以长方形为多,面积为20~40平方米,池底呈坡降。高处一端有注水口,低处有排水口。
(3)附属设备
增氧设施是鲟鱼养殖池最主要的附属设备,一般采用空气压缩机充气增氧,池内投放若干散气石,使空气在水体中均匀散发出去以达到增氧的目的。
另外一个附属设备,就是遮光设施。鲟鱼为底层鱼类,视觉较差依靠触、臭觉进行捕食,对光线有较强的趋避性,趋弱光、避强光,强烈的光线影响其摄食活动。
3.水质净化处理池
目前有水质净化处理设备,但价格昂贵。生产上一般采取曝气、沉淀、生物过滤等方式净化水质,以达到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1)曝气池[曝气池(aeration basin)是人们按照微生物的特性所设计的生化反应器,有机污染质的降解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所设计的曝气反应条件。]
鱼池排出的水流入曝气池,经过压缩空气曝气法或机械喷淋曝气法,进行水体气体交换,使水体增加氧量,**有机质。一般曝气池深度为1.5~4米,池面积根据养鱼用水量大小或流量大小而定。
(2)沉淀池[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沉淀池要求能够使有机碎屑或颗粒尽可能多地沉淀下来,并使已沉淀的物质不致被水流冲起。一般采用底部进水,上渔排的方式。水池长与宽比例为4,深度为2~3米。沉降区底有排污管,污物在底部直接排出池外。
(3)生物滤池
利用生物滤池内的生物膜过滤池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滤池排出的净水经水泵提到养鱼蓄水池(塔)循环使用。在生物滤池底部也配有排污口,定期排出沉淀污物。
4.后备亲鱼培育池
后备亲鱼培育他选用可流水的池塘,池面积2公顷为宜,水深应在2.5米。池底以沙石底为宜。
5.水温控制车间
水温控制车间具有调节水温的功能。该车间有升温和制冷设备,当养鱼用水水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鲟鱼生长时,使水经过水温控制车间进行水温的调整。
6.饵料生产车间
在养殖场修建人工配合饲料生产车间和水蚤、水蚯蚓等活饵培育池。
7.管理
对鲟鱼养殖实行监控和记录簿制度。对每日的水质、水温、鱼活动摄食等情况进行监控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