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用的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在繁殖季节从江河天然产卵场捕获或向渔民选购;二是从往年池塘蓄养[蓄养(xù yǎng),意思是积蓄培养。]的亲鱼中选用;三是从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选留的后备亲鱼蓄养池中选用。作为亲鱼,要求年龄在4龄以上,体重3千克以上,膘肥体壮,体形好,无伤病,并要注意雌雄比例。
从江河捕获或选购到的亲鱼,常带有伤,为此可根据其伤势的轻重、性腺发育情况和当时的水温、气候等情况,采取能够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的立即催产,不能催产的放入网箱或水池中暂蓄养以伺机催产。产后的亲鱼挑选伤势轻的个体转入亲鱼池专池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翌年可继续使用。亲鱼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为数十至数百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水深1.5~2.0米,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宁,池底平坦无淤泥(最好是石埂、水泥底),并靠近催产池。面积过大,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的亲鱼多,一二批催产不完,拉网次数过多,容易造成亲鱼受伤,严重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甚至会导致性腺退化。亲鱼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与水源和鱼体大小有关,水源水质好的池塘每5平方米可放养1尾3~5千克的亲鱼;如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按每2~3平方米放养1尾;但对水源不很方便,只能定期冲水[冲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ōng shuǐ,意思是重要水道。]的池塘,则按每7~8平方米放养1尾。亲鱼入池前对有伤的个体用三磺软膏涂抹伤口。从商品鱼中选留后备亲鱼培育成的亲鱼,存在有近亲繁殖、子代退化的问题,所以选用这类亲鱼一般只用雌鱼,而雄鱼通过江河捕获或选购解决。
亲鱼培育所用的饲料包括活饵料[ ...]和配合饲料两大类。对于来源于江河或购买于市场的亲鱼,在蓄养培育期间宜投喂泥鳅、蚯蚓、小杂鱼(如(鱼段)虎鱼、麦穗鱼[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是鲤亚目,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的一种鱼类。]等)或去咸的鱼干,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3%,随着鱼体的恢复和摄食等情况可逐步增加。对来源于池塘中全人工培育的亲鱼,若一直都喂配合饲料,则在亲鱼培育期间,可投喂专用的亲鱼饲料[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亲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5%以上,按常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但必须注意防止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等争食能力强的吃食性鱼类混入长吻鮠的亲鱼培育池中,从控制水质肥度角度考虑,可在长吻鮠亲鱼塘中搭配少量的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
在长吻鮠亲鱼培育期间,要定期加注新水,增加流水对亲鱼的**,是培育好亲鱼的重要技术措施。在5~12月份,每7~15天冲水1次,每次冲水2~4小时;1~2月份,每隔5~7天冲水1次;3~4月份,最好每天都要冲水,而且要增大冲水量。
每年入冬前,都应对所培育的亲鱼进行一次检查,了解亲鱼的发育情况。如果发现亲鱼过肥,应减少投喂并多冲水,促使亲鱼的卵巢向成熟过度,避免人工繁殖时出现难产或不产的严重后果;若是亲鱼过瘦,就必须强化投饲,少冲水,促进亲鱼怀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