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里两种常见虫类科普


作者:北京水世纪李广通

一、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水溞,俗称红虫。


其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内陆,一个跟广泛的词语,内陆:顾名思义**的内部,不包括沿海地区,内陆一般指示纵深超过五百公里的地区.内陆常常是以形容词出现.如形容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可称为内陆国家.如蒙古,哈萨克斯坦等没有与海岸线**-neilu]半盐水[盐水,常指海水或普通盐(NaCl)溶液。]中,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

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一般为18-25℃,随温度的升高,枝角类的性成熟时间会提前,缩短产卵周期,成龄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一般来说,当外界水温适合,食物充足时(3-8月份),进行单性生殖,外界环境恶劣时,进行有性生殖,产冬卵。

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PH值6.6-8.5,溶氧1-5ppm,溶氧超过5ppm时,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力会下降。所以,保持蟹塘溶氧充足可有效防止枝角类的爆发。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它的生长繁殖有影响,枝角类每繁殖(产卵或产幼)一次,就脱皮一次,即为一龄。生殖量达到高峰前,生殖量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峰过后,生殖数与年龄成反相关。

二、桡足类:哲水蚤[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剑水蚤、猛水蚤


桡足类是小型甲壳动物,体长小于3mm,营浮游[浮游,词语,意为:在水面上漂浮移动、漫游。]与寄生生活,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其广泛分布在海洋、湖泊、水库、池塘、稻田、沼泽、内陆盐水、井水、泉水、岩洞等**水,特别是在湖泊、池塘等静水水域桡足类特别多。

三、轮虫[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


轮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盐水中也有其踪迹,但种量稀少。
其生活方式为,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主要以其适口的细菌、单胞藻、腐屑等为食。
无性繁殖,在温度、食物丰富时,繁殖速度非常快。

四、虫子[虫子在计算机用语里表示“错误、故障”,指由于程序中存在的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而导致程序运行发生的错误。]在蟹塘的危害

1、呼吸作用,使水体缺氧。
2、吃藻类,使得水肥不起来。
3、虫子在水中活动,把水搅浑。
4、虫子粪便增加耗氧,产生氨氮、亚盐。

五、防治

发现蟹塘有虫子以后,及时杀虫,然后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不过要注意,螃蟹脱壳的时候特别脆弱,就不能杀了,就要加大剂量的肥水,培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