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腺[性腺主要指男性的**、女性的卵巢。]发育[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河蟹大约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到性腺已发育成熟时,开始沿江河而下进行生殖洄游,到达河口浅海的咸淡水繁殖。这时在一定的咸淡水的**下达到了生理成熟。
繁殖中若产卵的外界环境条件如盐度、温度、雌雄条件不好,卵巢[卵巢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呈葡萄状,均为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卵泡呈**,卵巢表面密布血管。]会逐渐退化。河蟹的卵巢发育过程大致可分成6期:第1期,性腺*白色,细小。第2期,卵巢呈粉红色或*白色,较膨大,肉眼已能区别雌雄性腺。第3期,卵巢呈紫色或淡**,肉眼可见细小卵粒。第4期,卵巢呈紫褐色或赤豆沙色,卵粒明显可见。第5期,卵巢呈紫酱色或赤豆沙色,卵粒大小均匀,游离松散,成熟系数达8%~14%。第6期,卵巢因过熟而退化,出现**或橘**退化卵粒。
2.产卵和胚胎[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发育:河蟹为硬壳交配,在产卵的同时卵子受精。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先堆积于雌蟹的腹部,后黏附在腹部附肢内肢的刚毛上。腹部携带卵的雌蟹,称为抱卵蟹。
河蟹的怀卵量[ ...]与个体大小及性腺发育好坏有关。一般200克左右的雌蟹怀卵量在50万~90万粒,也有的达百万粒以上。体质好的雌蟹在完成第一次产卵后,还可以继续怀卵。
河蟹受精卵在外界条件适宜时,即行胚胎发育,并表现为螺旋卵裂类型。受精卵经二、四、八个**球后,进入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原肠期以后,卵黄消耗明显,出现月形透明区,此透明区即为胚胎部分。随着胚胎发育,透明区先后出现附肢和复眼雏形。复眼出现之后,卵黄块的背方出现了心脏原基,不久心脏开始跳动,附肢、头胸甲相继形成。此时卵外观呈*白色,卵黄极小,呈蝴蝶状一块,这时胚胎已进入原溞状幼体[ ...]。
河蟹胚胎发育的速度与水温、水中溶氧等因素有关。水温高、溶氧充足的情况下发育快。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14~15天就能孵化出膜。受精卵必须在海水中方能维持其正常的胚胎发育。
3.幼体发育:河蟹幼体发育过程分为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3个阶段。刚从卵孵化的幼体,外形不像成体,为溞状幼体阶段。这时呈三角形,分头**[头**:节肢动物门的虾、蟹、蜘蛛、蝎、鲎等,**与头部愈合一起,一般无明显界限,称为头**。]和腹部两部分,头**背面有一背刺,前端腹面有一额刺,两侧中部各具一侧刺。前端有一对复眼,侧面有两对触角、一对大颚、两对小颚和两对颚足,身体布有色素粒。
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因溞状幼体每蜕1次皮,其形态都要发生1次变化,所以将其分为5期。
溞状幼体发育成大眼幼体,也叫蟹苗。蟹苗经多次蜕皮变成幼蟹,幼蟹再经许多次蜕壳**,才逐渐长成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