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养殖常见病之赤皮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病,赤皮瘟、擦皮瘟等。]

  一、病原:病原体是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

  二、病状[病状,指疾病表现出来的症象。]:鱼的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的腹部和两侧极为明显,呈现块状红斑。鳍条末端腐烂,鳍条裂开。病鱼瘦弱,常常单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就会引起死亡。

  三、病因:此病是由于在养殖操作、运输、拉网过程中,不小心引起皮肤受伤引起的。此病常和烂鳃、肠炎病并发,以加重鱼的病情及增大死亡率。

  四、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方法:

  1、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前,先用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5-10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水浸泡鱼种约半小时。

  2、在发病季节前,在食物埸挂漂**挂篓以进行预防。

  3、在放养之前,一切养殖操作,一定要小心。匆使鱼皮肤受伤。冬季水温很低,一定要防鱼类受冻伤。

  五、治疗方法:

  1、漂**: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每立方米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一克。此法可作为预防。

  2、五倍子:每立方米用药1.5-3.0克,煎水全池泼洒。

  3、磺胺噻唑[磺胺噻唑,白色或淡**的结晶粉末;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噻唑,临床上属磺胺类药物,用于治疗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因病菌还会侵入血液,在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同时,还要采用磺胺噻唑进行内服治疗。第一天用药5克/100鱼治疗。第2-6天用2.5克/100鱼重。方法是:把此药拌在面糊内,然后和草料拌在一起,稍乾一下去养草鱼。或是青鱼可拌在米糠或豆饼中投喂。

  4、注射青霉素治疗草鱼赤皮病。每尾体重16斤的亲鱼,注射10万国际单位,10天后,病状可消失。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