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一点小疏忽,让投放的黄颡鱼苗死了一半


今天接到资阳王老板[事件起源:《珠海惊现史上最雷人广告牌》。]打来的电话,说他投放的九亩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黄颡鱼苗[也叫“鱼花”。],现在一半都打了水漂,现在还在天天捞死鱼。我一边看他发过来的图片,一边问他鱼拉回来怎么处理[处理是汉语词汇,读作chǔ lǐ,出自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有处置、安排、加工等意思,快速的解决问题,也泛指低价出售。]的。回答是,没有任何处理,卖鱼的老板给他说,鱼体质很好,保证没问题。养鱼是一项需要严谨认真对待的工作,特别是鱼的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每一个环节,都应力求做到极致,才方能把鱼运好。

当鱼运到目的地后,对于鱼苗,有条件的,可以[可以 拼音 [kě yǐ] 表示:1、可能或能够。]用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检查一番,看有没有什么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果有的话,可以选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浸泡。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还避免了把外源性的寄生虫带入养殖水体。而这位王老板,有这样的设备,也是大意了,疏忽了这一环节。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就把鱼苗直接倒入了鱼塘。想想,原本十来元钱就可以预防的问题,这一疏忽,就是上万元的损失。

对于正确的鱼苗运输,之前也写过,重点就是保护好鱼的黏液,首先是运输前要停食,然后就是在起捕操作中,可以在网里泼一点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姜膏,让鱼安静,减少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另外注意控制好运输水体的水温,控制在17度以下,其次注意水质的清洁度。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氧气大小也要合适,这一点不用说,大家都清楚。当到了鱼塘边,在确定没有寄生虫的情况下,用碘进行浸泡消毒,有条件的还可以在鱼下塘的位置,外泼烂鳃腐皮康再进行围网浸浴。如果是苗池,鱼的规格比较小,还可以全池外泼泼洒应激灵和解毒120,减少应激,提高成活率。

再回过来,看王老板发给我的病鱼图片。背部和尾部,体表都有腐烂的现象,鱼体很廋,体表粘液很多,再结合这段时间最易爆发的寄生虫,像斜管虫[管虫又名管蠕虫、管栖蠕虫,是一种大型动物,身长能达到1~2米,直径约数厘米。],最适水温15度,以经验判断,估计是虫引起的。然后王老板用显微镜,一检查,果然有大量的斜管虫和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对于斜管虫,可以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5:2的比例,0.7ppm就可以处理,但考虑到对水质的保护,以及减少对鱼的**性,建议王老板直接用公司的强效车轮斜管净。小瓜虫则可以用公司的白点瓜虫清处理了,以往有养殖户用过,反馈的效果还不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