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蟹苗后作水,还是先作水后放蟹苗,这个问题该正视了!


苏北的河蟹养殖地区存在着这样一种放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的习惯:先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解毒[解毒 中医名词。],放苗之前泼洒抗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产品,然后再放蟹苗。有的蟹农为了省事连水体解毒都省了,把蟹苗直接放进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里,然后改底、培藻。更有甚者,直到池塘出现问题才想起调控水质,这样做往往是事倍功半[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èi gōng bàn,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天气变化剧烈。蟹苗从苗塘捞出,经过长途运输到成蟹塘,这一运输过程对于蟹苗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强应激!主要影响因素有二:第一是温度。第二是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这两点才是使蟹苗造成强应激的主因,抗应激产品的使用主要也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前作水——解好毒,改好底,培好藻!

先来说说解好毒和改好底:为什么这两个问题要一起来谈?在苏北地区由于池塘亩数偏大,很多池塘都存在用菊酯类药物清塘的现象,而这种药物残留一般的解毒产品效果都不理想,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oxidation),狭义的意思为氧元素与其他的物质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单元过程。]法。所以在使用解毒产品的同时**型底改应配合使用,这样对于水体中及池塘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都起到了降解作用,并为下一步培藻做了物质准备。(最理想的状态是先用一次白金底改或者**除菌底改(**型),然后再使用一次速净解毒底改或者水底双清(还原性),即清除了有毒有害物质,又杀灭了有害菌及有害藻类(蓝藻、青苔)的孢子。)。

解好毒、改好底后,即为蟹苗的投放创造了清爽的底部环境,也为下一步培藻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培藻的效果事半功倍。

一塘好藻的作用很重要,既可以在剧烈的天气变化过程中稳定水质,又可降低水体中氨氮、**酸盐和硫化氢的浓度,还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而这三项恰恰是蟹苗投放时最重要的应激因素。

而如何培养一塘好藻,藻相丰富最重要!前期尽量不要直接使用化肥肥水(打底肥除外),如果这样操作会使短时间内大量单一肥效释放到水体中,进而使藻相单一,而单一藻相在天气多变的情况下又极不稳定,这样不稳定的藻相对于蟹苗而言又是一种强应激的隐患。

AOK激抗放苗时迅速提升水体溶解氧,为蟹苗提供舒适水环境!

以菌促藻黄金组合:藻相丰富、水色清爽、水体稳定!

由此可见放蟹苗前作水要比放蟹苗后再作水优势明显。

打扫好房子再请客人来,总比请来客人再打扫要好的多!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