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河蟹小龙虾精养池塘水草种植技术


作者:武汉华扬盘锦地区技术服务员韩超

“蟹大小,看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蟹多少,看水草”。

江苏养蟹户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已总结出了水草对于河蟹养殖的诸多作用,水草种植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在养殖实践过程中经过对养殖户调查发现苦草不是目前最适宜的河蟹养殖专用水草品种,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水草的种植时间和种类,东北地区冬天气温较低不适合水草培育和种植,所以一般选择早春种植。

一、轮叶[轮叶科又名掸子木科或异轮叶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掸子木,生长在南非,是当地的特有种。]黑藻[黑藻俗称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



l、生物学[生物学(Biology)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特性

轮叶黑藻俗称灯笼薇、针草、虾子薇等,茎细长,圆柱形,叶片短小,每年10月形成果实,内含种子,果实呈细长棱形,长度为5--8厘米,果实内的种子需经自然老熟后方可采收。其特点是喜高温、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该品种生命力强不必担心残草败坏水质,也不会遭河妞殷坏,能始终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是河扭养殖水域中最优良的种植品种。

2、栽种[栽种,指把植物的苗种在土里。]技术

东北地区每年4月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便可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播种前须用池水或河水浸种3--5天,然后洗净种粒的附着外皮,并加少许塘泥兑水全池均匀撤播,每亩用种量为250--500克,播种后一般半个月左右便可出芽。冬季采收轮叶黑藻冬芽投放温棚至第二年春季[四季之一。]水温上升时亦能萌发并长成新的植株。因轮叶黑藻节节生根,又容易存活,故有条件的场(户)可先育苗再移栽,这样可使蟹池提前种上轮叶黑藻,同时更有利于加快轮叶黑藻扩繁,迅速提高种群。数量方法2--3月搭建塑料大棚,当棚内池水温度达10℃以上时播种育苗,待苗长至15厘米左右时便可将此植株剪切成7--10厘米的枝节,然后将枝节均匀洒于大塘即可,亩用枝节50公斤。

二、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



1、生物学特性
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高产、速生的沉水性水生维管束植物,其生长适温范围为5~25℃,适宜在冬、春季及晚秋季生长繁殖。
2、栽种技术

在养蟹池中,其优点为宜在早春季节进行移栽,在水温5~25℃时生长旺盛,此时水花生、轮叶黑藻及苦草尚未萌发,因此是春季养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的最优质水草,对提高刚放养蟹种的成活率和早期生长速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0℃以上时,生长优势下降,水温超过30℃时完全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伊乐藻大量繁殖时,对池塘水质的增氧作用强烈,能大量吸收养蟹池塘水体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改善水质的作用也较为明显。生长密度适宜时,对河蟹的栖息和蜕壳隐蔽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缺点是大量繁殖时,池塘上下层水体交换不畅,水草根部的底泥往往缺氧、发黑变臭,影响河蟹的栖息。另外,在高温季节到来时,由于伊乐藻会大量死亡,因此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最好是将大部分的伊乐藻捞出养蟹池塘,以免大量藻体死亡后分解败坏池塘水质.移栽时,伊乐藻草茎运输时怕冻,移栽时怕干。因此,运输伊乐藻草茎时应在气温0℃以上进行。栽种时,要带水栽种,将草茎截取2-3节,栽种于水面以下10cm。草茎栽种后,约经过一周左右,藻体开始生长,此时应向池水施放无机氮磷肥,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即可。当伊乐藻大量繁殖生长时,对氮磷等营养盐消耗量很大,定期进行追肥,以保证藻体生长繁殖对营养的需求。伊乐藻对杀清苔的药物往往敏感。蟹种放养初期,有的养蟹池塘容易长出青苔,在使用硫酸铜或其他重金属盐类杀青苔时,对伊乐藻生长和繁殖有影响,浓度高时,全池的伊乐藻往往被全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一部分伊乐藻可以重新萌发生

三、菹草



1、生物学特性

菹草俗称竹叶薇、麦黄草等.植株较大,生长繁殖快,净水能力强,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秋季发芽,冬季和春季生长,一般4--5月便开始成熟形成坚硬的冬芽进行夏眠同时植株体逐渐腐烂,故该品种仅适合种植于幼蟹越冬池、商品蟹冬季暂养池和亲蟹培育池不适宜在常规成纽养殖池中种植。

2、栽种技术

菹草应在秋季水温不低于18℃时播种,播种前应清塘晒池,清除其它水草,保持池水30--50厘米深度,利于光照催芽,亩用种量为500克。由于该品种种粒外被硬壳,故出芽较慢,一般播种后一个月左右方长出幼芽因范草生长季节特殊.且生长快,故一般成蟹养殖池及大水面不宜播种,否则一方面会使其它水草难以在春季正常萌发生长,另一方面夏季菹草衰老死亡后若不及时清除,会严重败坏水质,结果会事与愿违。

四、黄草



1、生物学特性

黄草即微齿眼子菜,亦有部份区域误称为马来眼子菜,植株较大且脆嫩,河蟹喜食其叶,净水能力强,生命力强,适应性好,不易遭河蟹破坏,可广泛种于池塘、河沟和湖泊。

2、栽种技术

春季水温上升至10℃以上便可播种,因黄草种粒较大,亩用种量需500--800克,播种前须用塘水或河水浸种5天进行催芽,一般播种10天左右便可发芽,若是新开挖蟹池,可在幼苗长至3厘米左右时适当施肥,以促其生长。若是蟹池底淤泥较多,可不施肥播种前期应控制水位,并保持池水有最大的透明度。

五、种草养解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1、调节水位

种籽应播种在水位为10--30厘米的浅水区为最佳,因为光照不足的深水区种子发芽率不理想,且易烂芽。当幼苗长至3--5厘米时方可逐渐提高水位。春季还应及时**水中的青苔。

2、控制鱼类

精养蟹池应禁放草食性鱼类,其它鱼类应尽量少放或不放。池中鱼过多会引进池水浑浊,水草种子也难以发芽,大多会腐烂。禁用五氯酚钠[五氯酚钠,PCP-Na;sodium pentachlorphenate,纯品为白色针状晶体,原药为浅红色鳞片状结晶。]毒杀杂鱼,五氯酚钠能**水草和螺獅,对养蟹很不利,杀野杂鱼可选用茶籽饼等毒杀。

3、进行圈养

水草幼苗长至5厘米以前应控制幼蟹的活动,可将幼蟹集中圈养。圈养水面不得少于养殖水面的1/3--1/4否则不利幼蟹正常蜕壳生长。若幼蟹已经散养,可在池中围出养草区。并控制河蟹进人养草区,这种方式适合于面积较大的池塘,这样能很好地保护水草。

4、坚持足量投饲

在整个生产期内应投足河蟹饲料,否则水草极易遭到河蟹毁坏,特别是春季,水草生长较慢,破坏程度更为严重。

5、及时清除残草

5月份以后,一定要及时捞出漂浮的残余水草(轮叶黑藻除外),否则会严重败坏水质,且有死蟹也不易发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