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杂交黄颡鱼感染小瓜虫会死亡量较大?


2015年和2016年杂交[杂交(hybridization;cross;crossing)定义:两条单链DNA或RNA的碱基配对。]黄颡鱼推出,但许多人却因为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的问题对杂交黄颡鱼失去了养殖的信心。2017年初,更有个别养殖杂交黄颡鱼的鱼塘,感染了小瓜虫,致杂交黄颡鱼全军覆没,养殖户血本无归!

为何杂交黄颡鱼感染小瓜虫会死亡率这么大?
编者分析:
第一,因为养殖普通黄颡鱼及全雄黄颡鱼没有感染小瓜虫而大量致死的案例,所以许多养殖杂交黄颡鱼的养殖户没有做好防治工作,甚至许多养殖户并不知道自己的鱼死亡原因;
第二,小瓜虫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相当快,用药难以控制;
第三,小瓜虫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在鱼鳃,致鱼鳃出现白点[钢材中的白点拽在钢的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呈较多的发丝状裂纹。]、充血、坏死,造成杂交黄颡鱼呼吸受阻。而杂交黄颡鱼缺氧极容易致死,这也是杂交黄颡鱼死亡大的原因。

下面,我们详细认识一下小瓜虫,看看如何有效防治小瓜虫!

什么是小瓜虫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所以也叫“白点病”。
  
近期,有客户反映,养的杂交黄颡鱼爆发了多起小瓜虫病疫情,杂交黄颡鱼对水温也是比较敏感。然而,在采取了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措施之后,治疗效果却因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时的天气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变化出现了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小瓜虫繁殖周期的特性导致的。

爆发条件
  
小瓜虫在水温15~25℃易发,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不耐低温10℃以下自动死亡,个别30℃也有发生。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不能觅食,继发细菌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营养**、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也容易发生。
  
小瓜虫繁殖史


小瓜虫的繁殖经历滋养体、包囊[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某些原生动物可以包囊化,身体外面分泌胶质形成包囊,代谢率降低,包囊随风分布。]、掠食体三个阶段[阶段是中国词语,读音是jiēduàn,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区间段落。]: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和掠食体阶段。在滋养体阶段,小瓜虫寄生在鱼皮之下缓慢生长,这一阶段由于鱼皮的阻挡,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很难渗透进去;在包囊阶段,小瓜虫寄生成熟之后脱离鱼体,自由游动约3到6小时后落到水体底部,分泌一层胶质的包囊,然后孵化出500到1000只幼虫,这一阶段小瓜虫对药物敏感的时机相当短暂;在掠食体阶段,从包囊中孵化出来的小瓜虫幼虫有1到2天的时间寻找宿主鱼寄生,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宿主,小瓜虫幼虫会自行死亡,这一阶段也是小瓜虫的药物敏感期。最适合施药的掠食体阶段持续时间固定为1到2天,但是小瓜虫的整个繁殖周期却视气温不同从4天到30天不等。在气温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繁殖周期为4天。15℃时,繁殖周期为10天。而10℃以下时,繁殖周期往往在30天以上,这是由于低温时成虫长时间停留在鱼体内的滋养体阶段,而这一阶段恰是施药无效的时期。


概述  
综上所述,当发现黄颡鱼在池边缓慢游动、不摄食、粘液较多、体表和鳍条有白色点状物时,就应查询近期气温并据此安排施药。若近期气温可升至30℃以上,可以不施药。若达不到30℃,则应选择气温高的时段施药,24℃左右需要连续施药4天,15℃左右需要连续施药10天,而10℃以下需要连续施药30天才能确保覆盖小瓜虫的一个繁殖周期。
  
目前市场上治疗小瓜虫病最有效的药物硝酸亚汞已被禁用,其他替代药物也通常只在疫情初期能起到较好效果。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毕竟是重金属药物,对鱼体本身有一定的伤害。所以,最好的方案还是在出现小瓜虫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来防止疫情发生。实践证明,辣椒粉、干姜、青蒿对小瓜虫的防治有一定的疗效。以下是关于黄颡鱼小瓜虫预防和治疗的几点建议。

预防
1、水温接近25度时,开始内服预防,每100公斤料内服虫虫草(主要成分青蒿、辣椒)加纤灭(主要成分干姜)各200克+粘合剂[粘合剂(Bonding agent)是最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在包装作业中应用极为广泛。]10克,每15天一次,连用3~5天。
  
2、晚上6点后用产品,都是晚上繁殖,危害阶段是纤毛幼体,包囊无药可进,只有晚上破包囊繁殖的幼虫才能干掉。
  
3、清水塘易繁殖,水体保持一定肥度。也要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保持网箱干净,内外流水顺畅等。
  
治疗
治疗时,饥饿疗法,在原来当天料的基础上减料三分之二后,按每5公斤料加虫虫草200克+纤灭100克+粘合剂10克内服,每次连用3~5天,不吃料的情况外用可搭配原虫膏泼洒,每亩200-400克,外用碘制剂+水孢灵,必须要质量好的真货,聚维酮碘溶液或蛋氨酸碘溶液。
  
感染小瓜虫病的鱼采集量不稳定,吃食量下降厉害,我们怎么才能让它吃上足够的治疗药饵,一条鱼吃多少。例如1000斤鱼,一天吃40斤料,生病比较严重的只能吃5-8斤料,用1包虫虫草(200克),或加一包纤灭(100克)。
  
如果健康度好一点的,采集量会大一点,喂10斤料,用1包虫虫草+1包纤灭。如用张老师鱼病时的饥饿疗法,例如一天喂3次原来是喂40斤,治疗时就只喂10斤料。把早上中午两餐去掉只喂晚上那一餐,让鱼来抢着吃。开始喂的时候少一点,后来鱼都来料台吃料了就加大投药饵,全力让每条病鱼吃上药饵起到治疗效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