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规格与养殖效果的关系


最近几年人工养殖泥鳅的越来越多,有好多养殖者都有这样的经验,无论是购买的野生鳅苗种还是人工养的鳅苗种,在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5一7天内大批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放养时间越迟,小鳅苗种有死的,大鳅种死的更多,不大不小的鳅种倒是死的不多,具体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是:体长[体长是职位名,相当于组长或班长等,是一个共同体的最高领导者。]1.5一2.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的鳅苗死亡较少;体长3一5厘米的鳅种,放养后几乎没有死亡;体长6一8厘米的鳅种,放养后有部分死亡,操作不当,死亡会更多。

  分析认为,体长1.5一2.5厘米的鳅苗,刚完成体形结构的**发育,进入食性的转变阶段,对外界[外界,泛指任意范围之外。]的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有效适应措施的能力,体现资源和制度等方向的综合实力。]还比较差,这时候出塘放养,容易引起死亡;体长3一5厘米的小规格鳅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已明显加强,已能适应人工饲料,这种规格的鳅种已具钻泥习性,但钻泥不深,容易起捕,这时出塘放养比较理想。体长6一8厘米的大鳅种,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它的活动能力也很强,在受惊吓后会钻入较深的泥土层,给起捕出塘造成困难,且捕捞过程中极易受伤,受伤后又易感染细菌而生病死亡。因此,泥鳅苗种3一5厘米,放养效果最好,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比较大规格的鳅种还要便宜、实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