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短杆菌感染。
(2)症状与流行
初期症状表现为鳍条基部充血,鳍条附近的皮膜腐烂,背鳍附近表皮脱落明显,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红肿,腹部和体侧出现红斑,逐渐变成深红色[深红色是在原有的红色基础上降低了明度而得,是红色系中的明度变化。],肠管糜烂,停止摄食,衰弱致死。烂鳍病[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水质恶化、暂养时间过长或鱼体受伤时,容易在皮肤溃疡部位寄生水霉,引发水霉病。此病夏季易流行。
(3)防治方法
①始终保持鳅鱼养殖水体水质良好(可使用“超浓缩光合细菌”),减少病菌繁衍;在养殖过程**别是扦捕、运输等操作时要慎重细心,避免鱼体受机械损伤。
②用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10%)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使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呈0.3~0.5毫升/升浓度。
③全池遍洒强氯精[强氯精是一种外观为白色结晶粉状的高效**型杀菌灭藻剂。](含有效氯[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为消毒剂时)中**能力相当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90%),使池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水溶液,全池泼洒;或用0.2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天—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