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蟹塘的放苗工作就基本结束,进入了商品蟹养殖的关键一年,成败与否就在细节管理。每一个时节,每一个阶段对于河蟹的养成都至关重要。目前蟹塘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质的调控和水草的合理栽培
今年由于外源水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大量的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积存,导致池塘纳水后水质指标中的氨氮和**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普遍偏高。加之年前结冰期较长,滞留于土壤中的清塘药残难挥发,造成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入塘后转塘和上岸比较多,让养殖户担忧。据分析,富营养化的外源水进入池塘后,土壤出现第二次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形成**酸盐和少量氨氮。
对此建议:先解毒后肥水。按每瓶4亩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解毒,2小时后用提前一天浸泡好的黑靓+粉剂活菌王+藻健康与六抗培藻膏混合泼洒4亩,进行培藻育菌,建立一个藻相菌相平衡的优质环境。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强,**酸盐会慢慢降解。同时,在环沟两侧种植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保持水质嫩爽,在水面上能清楚地看到水草。种植和养护伊乐藻时,抛撒草根壮,健草养草。
二.增强蟹苗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有效适应措施的能力,体现资源和制度等方向的综合实力。],防止“病从口入[病从口入,读音bìng cóng kǒu r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
蟹苗放进池塘后,由于新环境的理化指标、水位与苗塘相差较大,造成蟹苗入塘后难适应,纷纷转塘,隐藏或打洞,当水环境超出蟹苗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药物残留渗出时,蟹苗就会离水上岸。所以建议:放苗后全池按1~2亩泼洒1包超C解毒强体抗应激,降解**酸盐。
在蟹苗对新环境适应后,必须管控好吃料。蟹苗入塘后会应激性隐居和*居,加上所投饵料与苗期饵料不尽相同,造成开口晚,吃料少,严重影响蟹苗体能的恢复和第一壳的成活率。所以加大诱食和强化营养是河蟹前期养殖的关键,可用颗粒料或颗粒料掺少量鱼(鲜鱼煮熟防鱼卵),按每公斤拌保肝促长灵、活性蒜宝、活力素各5克投喂,诱食开胃,保肝防肠炎。在蜕一壳前进行水体消毒,抑制细菌大量繁殖,确保河蟹的第一壳顺利健康。可按2亩用1瓶百安威或1包新菌克+1包藻健康混合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做到养护为主,以防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