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芽孢杆菌的误区:用芽孢杆菌会廋水,花白鲢长不好?


前几天去到一水库,老板请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就是不愿使用芽孢[芽孢(endospore)又称内生孢子,是细菌休眠体。]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意思是对事情百般思索都不明白。]。明明水库水质很差,一旦遇到大幅降温,就会引起死鱼,典型的水质差引起的鱼病,为什么不调水呢?而且芽孢杆菌就放在仓库里,他就是不用。后来坐下来聊了大半天[词目:大半天 拼音:dà bàn tiān 注音:ㄉㄚˋ ㄅㄢˋ ㄊㄧㄢ 基本释义 [most of the day] 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强调时间很长 他和我谈了大半天 ...],我才了解其中原因,原来这位管理人员十多年前就曾承**水库,而且在当时还挣过不少钱,现在的水库他也有股份,他认为使用芽孢杆菌会廋水,花白鲢长不好,所以不用。

这里就来讲一讲,所谓的芽孢杆菌会“瘦水”的原因。水体中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水体中藻类,藻类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水色就看起来越浓,根据水中藻类的不同,会呈现出各种各样[【释义】: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的颜色,如绿色、茶色、褐色等;二是水体中的悬浮物[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各种各样的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胶体物质等,这些是引起水质透明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次要的还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引起的。当通过芽孢杆菌分解,把大分子[大分子指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上,甚至超过百万的生物学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有机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质,被藻类吸收后,水体中的有机质减少了,自然透明度会增加,此时有些人就认为芽孢杆菌把水变瘦了。甚至有人还把别人写的公众号文章发给我看,说芽孢杆菌会增加倒藻的风险。显然这是认识的误区。

芽孢杆菌在活化生长中产生分解酶,这些酶类将鱼的粪便残饵等大分子有机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质,同时还释放出无机盐,这些都被藻类同化吸收利用,为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同时芽孢杆菌自身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2,能促进原生动物和轮虫、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浮游动物的生长。平衡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正常的数量比,维持各生物群体的总量平衡,保证能量随着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的过程。]进行有序的传递。

所以,只要鱼有粪便排出,养殖水体有饲料投入,天然的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水面出现油膜、水体中悬浮有大量有机质,就应根据水色的透明度进行相应的补充芽孢杆菌,否则长时间在有机质累计,带来的就是随着天气突变引发的疾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