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逃跑有一定规律。掌握规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养殖蟹逃逸[逃逸,亦作“ 逃佚 ”,汉语词汇。]。
蟹种在放养初期,因对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应,纷纷沿蟹池四周乱爬,此时极易造成大量蟹种逃走。可以事先在蟹池中围出1~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入蟹池。
蟹池中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缺乏,投喂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又严重不足时,河蟹会因索饵而逃逸,并可能造成河蟹互相残杀。可以在春季每亩蟹池投放活螺蛳2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摄食。生长季节,加强投喂管理,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5%~10%。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如冷暖、风雨、干湿、*晴等。]突然变化,特别是风雨交加[风雨交加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ēng yǔ jiāo jiā,意思是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等恶劣天气,易造成河蟹逃逸。应在天气变化前加深水位,雨后恢复原水位。
蟹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草少,水质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小,溶氧量低,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河蟹会为寻求适宜的环境而逃逸。为此,蟹池应保持有足够的水草,水草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生长季节每2~3天换一次水,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5~8,透明度40~60厘米。
河蟹性腺发育成熟后,要进行生殖洄游[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特别是霜降前后,刮西北大风或下雨时,河蟹活动频繁,纷纷沿池壁攀爬。此时防逃[ ...]极为重要,要加固防逃设施,及时起捕成熟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