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方法


  作者:灌云县[灌云县,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与宿迁市之间,东部濒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地区相望;西与宿迁市沭阳县为邻;南隔新沂河与灌南县相连;北与连云港市、东海交界。]海洋渔业局 杨功景

  泥鳅发病以后,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因此,要及时诊治其病害。正确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泥鳅病是有效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必须首先对有病的泥鳅进行正确的检查[检查的英文名称为Check, 定义为为验证航空器其功能是否符合经批准的标准而进行的工作。]和诊断,才能对症下药,鳅病的诊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鳅病提供依据。

  泥鳅患病后,不仅在身体上表现出症状,而且在鳅池中也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有的病泥鳅身体消瘦、柔弱,食欲减退,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手抓即着;有的病鳅在池中表现出不安状态,上下窜跃、翻滚,在洞*内外钻进钻出;有的体表[(1).仪表。]黏液脱落等。这些情况可能就是泥鳅发病了。诊断时应细心观察,一般先仔细观察鳅群体症状,再观察个体症状。

  同时,有无有毒废水流入养鳅池,投饵、施肥是否过多而引起水质恶化,并对水温、水质、pH、溶氧和以前发病及用药等情况做详细调查。现场调查是诊断鳅病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2.鳅体检查

  一般采用刚死没有腐烂变质或者是快死的病鳅或者是病害症状明显的病鳅,鳅体应保持湿润,方法是按照先体表后体内、先目检后镜检的顺序进行。

  (l)体表检查将病鳅置于瓷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睛、体表、*门、尾部等处细致观察。大型的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通常很易见到,如水霉、车轮虫、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等。小型的病原体,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根据所表现的症状来辨别。如泥鳅背部表皮出血发炎,严重时溃烂掉鳍条,为赤鳍病[赤鳍病是一种病症名,主要表现为病鱼臀鳍和胸鳍出血,*门红肿,肠道充血等。];鳅体特别是尾部出现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时可看到骨骼,则为打印病等。

  (2)体内检查体内检查以检查鳃为主。解剖鳅体,取出鳃,从前看到后是否有寄生虫,然后根据观察到的虫体及数量,确定可能为何种寄生病。

  在诊断过程中,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鳅体检查的情况综合分析,找出病因,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