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病是秋季河蟹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1).仪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
1.主要症状
病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黄绿色,即**与绿色之间的过渡颜色,波长约在570-560nm,具有**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的颜色。]或棕色绒毛状物,体表、附肢有滑腻感。病蟹食欲下降,甚至不食,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对外来**无反应。当大量纤毛虫寄生时,可堵塞出水孔,鳃部黏液增多,严重影响河蟹呼吸,导致河蟹无力脱壳而死亡。
2.防治措施。
(1)蟹池放养前,应清除过多的淤泥。每亩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00千克清塘,消毒杀菌。
(2)幼蟹放养时,用20ppm硫酸锌[无色或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别名皓矾。]溶液浸洗15分钟。
(3)在蟹池中移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水草可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
(4)生长旺季每2天~3天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水30厘米~40厘米,每半月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长期保持池水肥、活、爽。
(5)对发病蟹池,全池泼洒1ppm硫酸锌或1ppm甲壳净。
3.注意事项。纤毛虫病易与着毛病、水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相混淆。其主要区别为,患纤毛虫病的河蟹体表在清水中可见黄绿色或棕色的绒毛;着毛病为蟹体表附着绿色水绵丝状物质;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茵丝,茵丝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体。治疗时,着毛病可全池泼洒0.7ppm硫酸铜,次日换水。水霉病可全池泼洒4%~5%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