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鱼养殖常见病淀粉卵涡鞭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病原,指病因。]:病原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简称鞭虫。]。虫体寄生在体表[(1).仪表。]和鳃上,多呈梨形、椭圆形[椭圆形是由圆形变成的长圆形,比圆形扁。]或球形。

2.流行情况:各种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鱼类均可被侵袭,高密度养殖方式较为常见。在水温23~27℃的7~9月是疾病的流行季节,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大批死亡。

3.症状: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体表、鳍、鳃有许多小白点,鳃盖开闭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或不闭合,呼吸频率加快,鳃呈灰白色。病鱼不吃食,游泳无力,有时急速跃出水面,而后侧卧水底死亡。

4.防治方法

①用淡水浸洗5~10分钟,次日重复。

②用1~1.5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的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全池泼洒,第2天换水1/3~1/2,连续用药2~3天。

③用10毫克/千克吖啶黄[吖啶黄是一种有机物,常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给病鱼浸泡2~12小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