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之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多子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

(2)症状在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的皮肤、鳍条和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胞囊,严重时体表[(1).仪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使鱼体表发炎,或者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斜裂,鳃上皮增生,鳃部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而死亡。

(3)流行与危害小瓜虫寄生在黄颡鱼的鳃部和体表。黄颡鱼对小瓜虫适宜繁殖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为15~25℃,pH6.5~8,夏季少见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尤易被小瓜虫感染。

(4)防治方法

①采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清塘、鱼种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合理放养等生产措施,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

②用甲醛[甲醛,化学式H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60~80毫克/升浸泡[浸泡,读音是jìnpào,汉语词语,解释为将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病鱼10~18分钟(视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隔天再浸泡1次,转池饲养。原池用甲醛彻底消毒。此法只在发病初期疗效显著,如检查发现晚了,病鱼身上布满小白点,即使连续用药,苗种的损失也很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