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献明
(江苏省[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为了调整海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的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2年开展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与大黄鱼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技术研究,探索海水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60g的罗非鱼1450尾和平均体长150px的大黄鱼60尾,通过5个月的饲养,罗非鱼平均尾重600g,最大个体1000g,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达96.6%,大黄鱼平均尾重54g,最大个体72g,成活率达88.3%。
关键词罗非鱼;大黄鱼;池塘海水;健康生态养殖;混养
罗非鱼属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是以植物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饲料来源广、广盐性等优点,是世界上养殖比较普遍的鱼类之一,海水养殖罗非鱼市场前景广阔。大黄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池塘主养罗非鱼模式比较普遍,但罗非鱼与大黄鱼混养却很少见到报道。笔者于2012年5—10月在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苗种中心内进行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土池1口,长方形,南北走向,面积为1334m2,水深2m,池底平坦,底质为黏土,淤泥5~250px,用水为深井水和新鲜海水,无毒,无污染,配置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1台。
1.2清塘消毒
放养前15d(5月18日)用漂**湿法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7d后排干池底消毒水,注水至1500px(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调至10‰)备用。
1.3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来源
罗非鱼鱼种购自江苏省海安县,大黄鱼鱼种由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苗种中心培育。
1.4鱼种放养
2012年5月22日放养平均规格为60g/尾的罗非鱼1450尾,放养时水温18~21℃,盐度为10‰。2012年7月25日放养平均规格为150px/尾的大黄鱼60尾,鱼苗鳍鳞完整、活动能力强、无疾病。放养时水温26.5~28.0℃,盐度为24‰。
1.5投喂
1.5.1饲料罗非鱼全期投喂全价浮性饲料,大黄鱼全期以大型浮游生物和脊尾白虾为主。
1.5.2驯化罗非鱼由淡水转入海水养殖必须进行盐度驯化。采取逐步提高盐度可使其适应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生活。具体做法是:先把淡水中养殖的罗非鱼直接放入盐度为10‰的半咸水中暂养7d,再以5‰的梯度分段驯化直至养殖盐度。在驯化前2~3d应停止喂食,防止驯化时摄食和排便,并严防鱼体受伤,以免海水从鱼口、*门和伤口处进入鱼体,造成内部**脱水而死亡。
1.5.3投饲量和投喂次数日投饵[ ...]量可以按照公式(池塘鱼重量×投饵率)进行计算,实际投饵量要根据天气和鱼摄食状况确定,罗非鱼的投饵率、投饵次数、饵料粒径及投饵量见表1。大黄鱼的摄食特点是速度缓慢,摄食量少,全期没有人工投饵,主要依靠池塘海水中的大型浮游生物和脊尾白虾苗。
1.6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水色变化和鱼的生长动态包括摄食与活动情况,防止鱼浮头,特别是罗非鱼一旦浮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摄食。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做好养鱼记录。注意水质的调节,定期换水,不能使水过肥,透明度保持在20~1000px。8—10月每月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50%,6—7月水深保持在1.2~1.5m,8月之后水深保持在2m左右。日常管理应做到科学投饵,选择优质饵料,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四定原则,以鱼30min内吃完为宜。一般天气晴朗可多投、*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注入新水,鱼病治疗期间投饵量应适当控制。
要保持水中溶解氧的正常水平,除了要保持水中一定量的浮游植物,还要经常开启增氧机。6月之后定期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h,以打破水的热阻力增加下层水的溶氧量。8月之后每天晚上开增氧机。
1.7检查与记录
每月检查鱼的生长情况,记录天气、水温、投饵、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每月对检测的鱼进行计数、称重,计算出存塘量、饵料系数、投饵量。
1.8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罗非鱼常见病害有车轮虫病、爱德华氏菌病、烂鳃病等,大黄鱼的疾病包括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生物敌害。高温期容易发弧菌病,肠炎病和球菌病也时有发生,一些纤毛虫常寄生于大黄鱼的鳃部和皮肤肌肉等部,造成呼吸困难、肌肤腐烂,引发大批死亡。坚持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d用二**氯消毒水体1次,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012年10月25日起捕,收获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罗非鱼在海水中养殖,仍然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出塘规格(600g/尾),是开始放养时(60g/尾)的10倍,成活率高,达96.6%。7月25日放养的平均体长150px的大黄鱼苗种到10月25日平均体长425px,平均体重54g/尾,且成活率较高,证明主养罗非鱼水中的生物饵料及生态环境适合大黄鱼的生长需要。
3结论与讨论
(1)罗非鱼在海水中养殖同样具有在淡水中养殖的优点,如生长快、适应性强等,并且肉丰味美,海水养殖罗非鱼的市场前景广阔。试验池塘养殖的大黄鱼具有体型、体色近似于野生的特点,对提高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极有意义。
(2)当年养殖的大黄鱼(江苏沿海地区)经过室内越冬可作为第2年池塘或网箱养成商品鱼的鱼种,减少了由于运输造成鱼种伤亡的环节。
(3)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对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是一种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