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鲈池塘无公害养殖的饲养管理


长丝[长丝又称连续长丝,是化学纤维形态的一类。]鲈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无公害[无公害,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日常管理应做到“四勤”:勤巡塘、勤观察、勤投喂、勤防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在具体的饲养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在鱼种培育阶段,前期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后期投放全价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饲料要求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质量过硬,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达到30%~50%,各种营养物质要平衡,尤以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要充足。鱼苗入池24小时后开始喂食,每天两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各一次,投喂鱼糜与花生饼[花生饼,由炒香花生、面粉、糖粉、花生油、蛋等制成。]各50%,二者搅拌后按鱼体重的10%~15%投饵[ ...],也可采用幼苗配合饲料与丝蚯蚓结合,先投喂一个月,再投喂配合饲料。在成鱼养殖阶段,可投喂粗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的全价颗粒饲料,投饵率为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由于长丝鲈口径较小,所以应注意饲料颗粒大小的选择。

在投喂过程中,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随机检查,结合长丝鲈生长及吃食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方法。

2、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节

随着鱼体的增长和投饵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及残饵沉积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引起水质恶化,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水质。一般每半月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水的50%,且注意温差不宜超过2℃。由于长丝鲈喜欢生活在平静的水体中,且习惯于垂直上下活动,所以要求水体要适当深一些,且不宜频繁或大量换水。在长丝鲈生长的池塘中,水面不宜有水生植物覆盖。由于长丝鲈也可在半咸水中生存,故它对水质要求微碱性,酸性水质易使它发生病害,所以应适时提高水中pH值,可采用在池塘中撒些壳灰或投放经发酵的畜禽粪便等方法予以调节。

3、病害防治

水霉病、锚头鳋病、白点病、鲺病、车轮虫病是长丝鲈的多发病。长丝鲈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菌侵入,极难治愈。具体的预防方法有:一是保持池水温度在24~30℃之间,换水时严格注意调好水温,避免温差过大;二是每半月用25毫克/升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或1毫克/升漂**全池泼洒;三是及时调节水质,经常清洗食台,清除残饵污物;四是坚持投喂新鲜饵料,定期在饵料中添加药物防病;五是创造良好环境,保持池壁光滑,池中无杂物,生产中谨慎操作,以免操作损伤鱼体诱发病害。在*雨、闷热或骤冷天气应勤加看管,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发生病害时,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治疗。使用药物时注意不可使用违禁药物,常用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有食盐、生石灰、高锰酸钾、水霉净及敌百虫等抗菌素和杀虫药物。

4、强化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专人管理,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池塘周围注意安静,减少人畜活动,以免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诱发病害。还要防止水质变坏,在鱼类浮头或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同时,记好养殖日志,详细记清鱼种放养、投入及鱼类生长、病害等情况,实行健康养殖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